曹雪芹大传(全14册) 03(第2 / 3页)
也许是真有允礽来索皇位这么一个梦,也许是皇帝魂梦不安的幻觉,总之为了祛除他心里的这块病,他派庄亲王允禄到允礽的墓园去祭告,他一心一意只为大清的天下,将来为国择贤,弘皙与他的两个儿子一样,亦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同时宣谕:理亲王弘皙迁入宫中,与皇五子弘昼一起住在撷芳殿——在文华殿后面,明朝端敬殿、端本宫旧址;通称“南五所”,向来是皇子的住处。皇四子弘历则早在雍正五年赐赠时,就已移居西六宫后面的“乾西二所”了。
说也奇怪,从弘皙入宫后,皇帝居然眠食俱安,但怡亲王允祥却在五月里一命呜呼。皇帝相信他是为自己代偿了允礽的命,伤感与欣慰交并,为了报答起见,除了照允祥生前的意思,以他的幼子弘晓承袭怡亲王以后,又另封允祥一子弘晈为宁郡王,亦是世袭罔替。
可是,对于弘皙迁入宫中这件事,皇帝却有悔意了,私下决定,仍旧传子而不传侄,好在只说择贤而立,不立弘皙,不算背盟。
不过传子却又费踌躇,弘历虽有“素蒙皇考钟爱”这句话在,而他自己所钟爱的,却是皇五子弘昼。
大家的意思,仍是劝皇帝择贤而立。但何以谓之贤、何以谓之愚?实在不易分辨得清楚,精明与刻薄、慷慨与挥霍,毫厘之差、失之千里。皇帝反复考虑下来,想出一个试验的办法。这天将庄、果两王,鄂、张两相召入养心殿,只见桌上陈列着两个黑漆木盘,上覆黄袱。皇帝亲手将黄袱揭去,一盘中盛一方玉印;一盘中是十粒莹光耀彩,尺寸稍逊于东珠,但也是稀世之珍的大明珠,在黑漆盘中滚个不停,将人的眼都看花了。
要商量的是如何应付住在撷芳殿的那两位——嗣皇帝同年生的胞弟和亲王弘昼、康熙朝废太子允礽嫡子理亲王弘皙。这时的嗣皇帝和鄂尔泰,不约而同地想起雍正八年春夏之交,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日子,不过嗣皇帝是亲身经历,而鄂尔泰是得诸听闻,即令如此,一想起来仍令人不安。
雍正八年春天,皇帝的怔忡旧症复发,一闭上眼就会梦见“二阿哥”废太子允礽,来向皇帝索命,一惊而醒,冷汗淋漓,心跳好半天都静不下来。
皇帝残骨肉、诛功臣,杀过好些人,都无愧怍,只有雍正二年十二月私下毒杀了他的这个胞兄,却不免内疚神明,因为细想起来,允礽没有丝毫对不起他的地方。而他暗算允礽却不止一次,先是康熙四十七年,允礽第一次被废,禁锢在上驷院中临时设置的毡帐中,皇长子直郡王允禔及皇四子雍亲王胤祯,也就是雍正皇帝,奉命监守。两人起意用魇法谋害允礽,结果为皇三子诚亲王允祉所举发,直郡王允禔被幽闭,而皇四子雍亲王心计甚深,做事的手脚很干净,更难得的是皇十三子允祥出面顶了罪,以后被圈禁在宗人府的高墙之内。因此雍亲王夺得皇位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释放允祥,封为怡亲王。
照情理说,雍正皇帝既已如愿以偿,得居大位,而允礽既失皇位,复被幽禁,应可安享余年,而仍旧放不过他,雍正皇帝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早年诛除异己,觉得坏事反正做了,多做一件也无所谓,及至天下大定,闲来思量,总觉得愧对“二阿哥”,久而久之,便得了个怔忡之症。他也曾私下忏悔默祷过,而且将袭封为理郡王的弘皙封为理亲王,表示弥补歉疚,但怔忡之症,时发时愈,始终未能断根,只是这一回发作得格外厉害。
更糟糕的是怡亲王允祥也得了这样一个毛病,他是从高墙中放出来以后,亲眼看到皇帝弑兄屠弟,是如此心狠手辣而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的一个人,所以日夕生活在戒慎恐惧与悔恨之中。
正当四个人都在纳闷,不知皇帝是何用意时,苏培盛已带了两个太监进来,小心翼翼地将漆盘捧了出去。皇帝并无一语,大家也不敢多问,只是顺着皇帝的意向,奏陈各人掌管的政事。
约摸一顿饭的工夫,苏培盛回来复命说:“四阿哥要了玉印,五阿哥要了珍珠。奴才传旨,不必亲身来谢恩,两位阿哥还是向养心殿的方向磕了头。”
“喔!”皇帝问道,“是谁先挑的?”
这时眼见“二阿哥”向皇帝索命,想起当年亦曾同谋,又增一番恐惧悔恨,终于支持不住了。
于是有一天兄弟俩——皇帝与怡亲王允祥,都是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屏人密谈,怡亲王表示,允礽来索命,他愿意抵偿。不过允礽无主游魂,应该为他觅一个安顿之处,长受祭享。于是皇帝决定封允礽为潮神,为他在浙江海宁立庙,庙用蓝瓦,是王府的规制。
这番措施有些效验,命是不索了,却要索还皇位。皇帝在夺位时,强词夺理,气盛得很,事定以后想想,自觉说不过去,譬如说皇四子弘历,“素蒙皇考钟爱”,曾向温惠皇贵太妃说过“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意思是弘历将来亦会做皇帝,而弘历的皇帝,必出于他之所传,这就足以证明天心默许,圣祖在说这话时便先已决定要传位给他了。
但是,这话说得通吗?他曾说过,“八阿哥”允禩的生母良妃卫氏,来自“辛者库”,所以允禩是“出身微贱”,决无继位之望,可是弘历的生母是热河行宫的宫女,也是“出身微贱”,何以圣祖会断定他也会做皇帝,而有“福将过予”的话?
因此,到得皇帝比较平心静气时,解释民间流言他如何夺位时,论调与以前多少不同了,好些地方,仿佛含蓄地在说:皇位原该是允礽的。允礽既已被废,他就不算是夺位。这跟圣祖所说“本朝得天下最正。明朝原已亡于李自成,本朝天下得自李自成之手,是替明朝报了仇”,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