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大传(全14册) 11(第2 / 5页)
“我看当今的皇太后倒有点像。”
庄培因大感意外,但细细想去,却又似乎有点道理。皇后的郁愤难宣,最后竟致投河自沉,说起来跟当今的皇太后、以前的圣母老太太,不无牵连。皇帝与傅太太的那段孽缘,成于她侍奉太后之时,生下福康安,又是太后庇护,养育在慈宁宫,这一切使得孝贤皇后伤心的事,推原论始,都由太后而起。
庄培因有些诧异,细想了一下问道:“你说是谁?”
这时厨子来开点心,蒸饺、小米稀饭、烧饼果子,还有酱菜,“两位老爷趁热吃吧!”厨子大献殷勤,“今天的蒸饺是三鲜馅儿的。”
“吃着聊吧!”庄培因又问了一句,“你说是谁?”
“阁下倒猜上一猜。”方受畴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先虚晃一招。
“庄亲王?”
“这还能不懂?‘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女啊,”方受畴突然领悟,‘生我’是‘印’,扩而充之,长官亦是;‘我生’为子女,则部属亦算在内。是吗?”
“对!‘生我’有‘正印’‘偏印’之分;‘我生’亦有两种,名为‘食神’‘伤官’,这是帮我生财的两个儿子,亦就是两个帮手,多主聪明颖秀,但性情有正邪之分。‘食神’讲理,‘伤官’就讲手段了。”庄培因谈到这里,停下来想一想说道,“我这么谈,怕你不大明白,举个比方吧。州县官办事,顶要紧的是靠哪些人?”
“幕友当然是少不了的,此外——要一个好捕头。”
“你懂窍门了!”庄培因欣然说道,“这一文一武,就是‘食神’‘伤官’。再说‘偏印’就是州县衙门的‘官亲’。这其中的关系,你去细细参详好了。”
在这方面,方受畴的见闻很广,因为他学过刑名,也曾随他的老师在县衙门帮过忙。“官亲”——刑县官的岳父、舅舅、叔叔的脸嘴看得多了。此辈仗着是州县官的长辈,勾结书办、捕快,包揽讼事,浮收钱粮,多方敛财。不用说,对州县官绝无好处。
“不大对吧!”方受畴说,“庄亲王这几年,唯皇上之命是从,从没有做过掣肘的事。”
“那么,”庄培因迟疑着说,“莫非是今年正月才晋封的恂郡王?”
恂郡王名为晋封,其实是复爵,他早在康熙年间便封过恂郡王。皇帝对这位“十四叔”颇为尊敬,自大金川军务一开始,因为恂郡王曾经用兵西陲,对川边的情形,相当熟悉,皇帝更是常常向他请益,恂郡王亦尽心指点,是皇帝最佩服的一个人。
“恂郡王本身就像‘食神’,像用岳东美,听说就是恂郡王的建议。他不是偏印。”
“既然都不是,只有请你自己说了。”
“我懂了。”方受畴恍然大悟,“官亲要做坏事,幕友一定要提醒‘东家’,不可纵容。所以只要有持正的幕友在,官亲就不容易畅所欲为,但捕快、书办巴不得跟官亲勾结,书办还有幕友约束,捕快可是没有不巴结官亲的。”
“偏印之所以别称‘枭神’‘倒食’,就因为偏印专克食神之故。”庄培因说,“咱们回过来再谈皇上这个八字。皇上的‘正印’,自然是皇天后土,祖宗神祇,无时无刻,不在庇佑皇上;但皇上有了‘偏印’,好比跟州县官在任上的老丈人、叔太爷,只会添麻烦,不会有好处。此所以乾隆四年己未不足为虑,可虑的是今年戊辰的两个‘偏印’。”
“那么,”方受畴问,“谁是皇上的‘偏印’呢?”
“这不过是命理上虚托的说法,不必真有其人。”
“依我看,似乎真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