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曹雪芹大传(全14册) > 曹雪芹大传(全14册) 快读《红楼梦》王蒙评(代跋)[点评1]

曹雪芹大传(全14册) 快读《红楼梦》王蒙评(代跋)[点评1](第1 / 20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蒙说:“你会觉得: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写出了《红楼梦》。”“是那冥冥中的伟大写了《红楼梦》。假曹雪芹之手写出了它。”“《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我国本来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它被王蒙巧妙地用到赞《红楼梦》上来,真是高明之极,比起那些死乞白赖地要把《红楼梦》说成是自己的什么人写出来的人来,不知要高明多少,岂止上下床之别而已。

我常常觉得我最幸福的是一个中国人。又认得汉字,又读过一些古书,特别是读了好多遍《红楼梦》,还在“文革”的大动乱中用毛笔偷偷地抄了一部庚辰本《红楼梦》。特别是还亲身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看到了自有历史以来的一次大波澜,也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读了一部历史!

我觉得中国的文字实在美妙极了,《西厢记》《牡丹亭》已令人口齿生香,到了《红楼梦》,文字的精妙,语言容量之深度,表情达意之曲折入微,实在是说部第一。王蒙对中国文字的热爱和高度评价,真是说到了我的心里。记得前几年,徐朔方教授有一篇关于中国文字的好文章,精警至极!我读后多年来一直中心藏之。须知中国的文字是值得我们生死系之的啊!

王蒙说:“你和《红楼梦》较劲吧,你永远不可能征服它,它却强大得可以占领你的一生。”这话说得多深刻啊!1986年我在哈尔滨《红楼梦》国际研讨会上题过一首诗,诗云:“大哉红楼梦,浩荡若巨川。众贤欣毕集,再论一千年!”1994年6月,我在台北参加甲戌《红楼梦》研讨会,和周策纵先生韵再题云:“故国红楼到海边,论红何止一千年。人书俱老天难老,更有佳章待后贤!”我的意思与王蒙的意思完全一样,但王蒙说得直截,说得现代化,说得容易叫人理解。如果一代代的每个“红迷”的一辈子都被《红楼梦》占领了,那么它的占领何止一千年呢?王蒙说得真是深刻而巧妙。

这段话说得多么好啊!最后两句是警句。按评点派的办法,应该加密圈密点。真是“一下子被他抓着了”!“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这句话别人没有说过,是王蒙第一次说的。夫人生最长不过百岁,一般活到七八十岁也就可以了。可是到七八十岁时回顾往事,觉得有多少事想重新再来一遍啊!有多少事感到当时没有经验啊!但还真能再来一遍吗?逝水年华,是不可再来的。想再来一遍吗?那么就请读《红楼梦》吧!你可以随着他们从儿时到成年,随着他们去经历经历。我曾多次说过,《红楼梦》要曾经翻过筋斗的人来读,才会领会深切。感谢一场“文化大革命”,让当时所有的成年人都把筋头翻了个够。有的是彻底打倒,随时被批斗,这是正翻;有的是将别人彻底打倒,自己高举造反大旗,但到头来也被人们彻底看透了,这是负翻;还有的是钻头觅缝,拉关系,往上往里靠,终于达到了目的,但终于也被人们彻底看透了,这叫作侧翻……总之,一场“文化大革命”让人们火辣辣地活过了一次,增加了不少生活的回味。有了这个生活底子再来读《红楼梦》确实是增加了“万千领悟”,但论语言,总是比不过王蒙的“等于活了一次”!多精辟的思想,多精警的语言!

王蒙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万事都经历了,便只有大怜悯大淡漠大欢喜大虚空。便只有无。所有的有都像是谵妄直至欺骗,而只有无最实在。便不再有或不再那么计较那些小渺的红尘琐事。便活得稍稍潇洒了——当然也是悲凉了些。”

“《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这话过去有人讲过,也有人批评过,但经过“文革”这一场大波澜后,再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看得深一些了。我们从“文革”中看到了从有到无,也看到了从无到有,甚至于再从有到无。这样的变化,能不发人深思吗?能不想到《红楼梦》吗?或者读《红楼梦》时能不想到这种变化吗?《红楼梦》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悲歌,多么富有历史的深度啊!

王蒙说:“《红楼梦》是一部执着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所以,死也是可以死得值得的。为了活而死是值得的。一百样消极的情绪也掩盖不下去人生的无穷滋味!”

“《红楼梦》是一部执着的书。”这话,更抓住了《红楼梦》的根本。从根本上来说:“字字看来皆是血”,“一把辛酸泪”,才是作者的心声。《红楼梦》是写到了无,写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红楼梦》真正激动人心的不是这无,而是它对人生的执着,对爱情的执着,对是非的执着,对现实的执着……一句话,对自己个性的执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因为执着,宝玉几乎被打死;因为执着,可以不理睬仕途经济;因为执着,可以非圣贤而谤僧道;因为执着,宁要木石前盟而不要金玉良缘。清代的评论家徐瀛说:

冯其庸

在十年前(1986)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清代《红楼梦》评点派的文章,题为《重议评点派》,发表于《红楼梦学刊》1987年第一期。同时我又辑录了清代八家著名《红楼梦》评点派的全部评语,以程甲本为底本,依原评位置排印,书名为《八家评批红楼梦》,于199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重议评点派》就是该书的序言。

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一)重新评价清代的红学评点派,应该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二)具体地列举了红学研究中十一个重大专题,都是评点派早已研究并提出了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看法;(三)我指出评点是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这种方式是可取的,行之有效的。有些人评点得不好,并不是这种方式不好,而是评点的人本身水平的问题。最后我呼吁说:

我敢断言,现在如果有哪一位红学大家,他确实具有很高的鉴赏力和很高的文字功夫,他对《红楼梦》具备了批评的条件,如果能由他来评批一部《红楼梦》,那么,这部《红楼梦》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

现在,十年过去了,果如我所言,由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兼红学家王蒙来完成了这样一件当代红学史上的大事。

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公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

西园主人评林黛玉说:

盖以儿女之私,此情只堪自知,不可以告人,并不可以告爱我之人。凭天付予,合则生,不合则死也。故闻侍书之传言则绝粒,听傻大姐之苦诉则焚稿,私愿不遂,死而后已。此身干净,抱璞自完。……

这是对贾宝玉、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的最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对《红楼梦》、对曹雪芹的执着的最好的解释。阅古今之书,写男女之情而能至于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执着深刻,却是古今少有。王蒙说:“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这话说得多好!正是因为有这一点坚定的信心,所以人才活得有意思,有目的,有滋味!人归根结底并不是专门为着活着而活着的,也不是专门为别人的需要而活着的。人应该为这真正的活着而活着,为着人的尊严,为着自己的崇高理想,为着自己的真感情、真思想,真喜、怒、哀、乐,真个性而活着。如果没有了这些,活着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活的人体模型。读《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有时让你笑,有时又让你为之癫狂,就是因为他们是两个有美好理想的典型,是两个执着的典型。

王蒙说:“读一次《红楼梦》,又等于让你年轻了二十年。”这话实在是读《红楼梦》而能深入肌理之言。

事情是突如其来的:王蒙评点《红楼梦》我事先并不了解,直到拿到了书[1551],才惊喜参半地翻阅起来。翻着翻着,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写文章介绍,因为它给了我冲动,它让我读后睡不着觉,我为它半夜里又从床上爬起来,觉得这篇文章非写不可,不写我的内心就不会得到安静。

我为什么在题上加“快读”两字呢?这倒不是叫大家快点读,虽然可包含这个意思在内。我这个“快”字,是痛快、解气、够味的意思。我敢说,读这个王评本《红楼梦》是真痛快,真够味的!真可以说“一下子被他抓着了,半世让你说不得”!

首先让我拍案叫绝的是王蒙为评点本写的“序”。大家知道,在清代最有名的《红楼梦》“序”要数戚蓼生的那一篇了,总共只有四百六十七个字,却让你回味无穷,真是“万千领悟便是无数慈航矣”!自乾隆以来,可以说至今没有一篇序文及得上它。有之,则就要数王蒙这篇了。

王蒙的这篇序一共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比戚序多出两倍,但在当代的序文中要算是最短最短的了。

王蒙说:“《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