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一本书 32.什么都没有(第1 / 3页)
穿过林道,耳边熙熙攘攘,去食堂的人很多,还有一些人已经拎着打包盒往宿舍走,沈书思考着一会儿吃什么,吃完往去体育馆的二楼,莫言把钥匙给了她,比起不能大声喧哗的图书馆和随时可能有人进的教室,那里更安静,也更方便。
食堂边有个小卖店,商品琳琅满目的摆放在显眼的地方,沈书通常会在吃完饭后进去逛一圈,买个面包当早饭,再拎些日用品就回宿舍。
此刻的小卖店前,驻足的人很多,更多是男生,因为一辆车,他们总是会被这类东西吸引目光,脚步放缓的人渐渐堆积成团,沈书的脚步也跟着慢下来,出于好奇往往人群的方向看一眼,愣住了。
熟悉的车,不陌生的车牌,和莫言那辆一模一样的。
后视镜里出现一道身影,莫森微微倾身上前,只肖一眼,便认出来,像偶像剧里关键人物出场的样子,沈书觉得脑海里起了首bgm,是那种女主角遭遇阻挠她爱情进步的,富豪家庭,愚昧长辈的噔噔噔乐曲。
沈书以为的饭局并没有如莫言说的那般“其实他挺忙的”“没空回家吃饭”。周三下午,沈书没课,莫言有一整天的课,两人的教学楼离的很远,午饭便没有一起吃。
顺着人流从教学楼出来,人行道两侧的银杏树已经染了新绿,一派生机盎然,就像她和莫言的感情,很奇怪又很腻歪,自从和莫言谈恋爱,发现自己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生活和爱情扯上关系。
有园林工拎着大剪子,剪裁枝干时,沈书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把那矮树修剪成心形;在听到影视剧或者广播剧配音里有大量甜蜜片段时,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是新鲜,她也想让莫言搂着她,在她耳边说肉麻话。
以前觉得俗不可耐的“我这辈子除了你,谁都不要”照进她和莫言的感情里,没有人能在恋爱里免俗,愈是觉得腻歪的台词,她越爱,反反复复的在脑海里重复,想着周末在只有两人的私密空间里,要她念千遍百遍,只念给自己听。
周眠在这几天给她安排了项目,不是什么大IP,但剧本内容周眠觉得有搞头,小甜剧的形式,受众偏年轻化,台词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听的能腻死人的程度,架不住投资方小孩姐零花钱多,先是给同龄的小作者刷了榜单,然后花钱买下版权,最后更是提上日程要做广播剧,找工作室时,也不过多加要求,让周眠自行发挥。
于是那个沈书眼里,所谓的“愚昧长辈”在一众过路人或看戏人眼里,把沈书请上了车,没有什么多余的开场白,“你是谁”“我是谁谁谁”的桥段。
沈书认得他,莫森也认得她,因为副驾驶的位置上还放着一张明晃晃的照片,沈书在心里翻白眼,这是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
像极了早前的霸总小说里的桥段,霸总一脸冷峻的对一旁的管家说:“五分钟内,我要那个女人的全部资料”,亦如此刻被沈书握在手里的那张照片,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肉眼可见的地方除了一张照片外没有别的东西。
没有别的资料吗?沈书的印象里不该还有什么人生履历啥的,坐进副驾驶,或许因为莫言提前跟她打过招呼,沈书反而没有紧张感,并不着急扣安全带,左右看一圈,甩了甩手上的照片,问他:“就只有一张照片吗?”
莫森有点诧异还有些愠怒,小姑娘的表现似乎没有一点局促,有些淡定过了头,若不是知道她不到20岁,都要让人误以为是身经百战的女强人。
在所有的投资方里,周眠最喜欢这种“给你钱,你自己发挥”的主,但这位主有个要求,年轻人的恋爱,就想要年轻的人来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越是经历过磨砺的演员在情感的把握上更炉火纯青,越能利用情绪带动文字,音色也更多变。
大众普遍更愿意接受情感细腻的配音演员的文字处理,听起来便直入人心,但往往也意味着这样的一名配音演员入圈多年,音色的年龄可以往下调,但实际年龄却无法改变。
周眠兴致勃勃的接项目,听到这个要求傻了,但小孩姐不管,谁让掏钱的是她,于是把这个项目推荐给沈书,年轻人嘛,那就交给年轻人咯。
她让沈书提前录了段demo,自己先听了一遍,然后腻到起了身鸡皮疙瘩,怀疑她这段时间天天泡蜜罐里,就连demo里不小心带进去的本声都在笑。
周眠觉得有点恶心,但想着沈书的年纪合适,难得的一个主役,虽然小,但钱给的多,想着她之前参加培训还要借用莫言的房子,就把demo给小孩姐发送过去,五分钟后,主役就被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