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褚晖之灵异现场 第6章 高架女尸(第1 / 1页)
平台上没有发现其他物品,都是新鲜痕迹,案发时间应该不久。
“师父!有捆绑固定,应该是第一现场吧?”我问师父:“不是抛尸,最多是生前被挟持到这里,然后杀害的吧?”
“不一定,要看死亡时间和死因,”师父回答道。“也可能是伪造的现场,以掩盖第一现场。”
“这里空间太狭小,四周只有简易的护栏,而且年久失修,不适合尸检,子墨让他们先把尸体运回去。”师父对我姐说完又转过头对我们说:“再仔细检查现场,不要漏过每一个细节!”
我们仔细的搜索了平台每个角落,凶手打扫得很干净,没有找到其他有用物证。
三线建设的时候有些国防和当时重要领域的厂搬到了宜城市,具体生产什么产品,还没有解密前,平常的老百姓自然是不得而知的。这些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好转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宜城市的三线厂也开始陆续迁往其他大城市,原来熙熙攘攘的厂区变得门可罗雀,机械一厂便是其中之一。
机械一厂简称机一厂,占地面积非常大,为了运输方便还专门修了一条铁路和大的铁路网接驳。因为是内部铁路线,随着机一厂的外迁,这段铁路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也没有升级电气化,偶尔会看到有内燃机头拉着几节车厢经过。因为宜城是丘陵地带,地势不平,这段铁路沿线就修了许多的高架桥,每个高架桥的桥墩顶端放置横梁的地方都有检修平台,有简易铁梯通到路面。
宜城市电视台的电视发射塔上面有个观光厅,对外开放。早上有一对情侣拍拖上了观光厅,女生看到观光厅2元一次出租的望远镜来了兴趣,让男友买了票,兴高采烈的用望远镜俯瞰起宜城的街景。望远镜偶尔扫过机一厂铁路的高架桥,女生突然尖叫起来:有死人。
因为发现女尸就通知了我们,知道我们正往市里赶,案发地又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队里只是保护好现场,等师父回来带队勘察。我们在案发地附近和队里其他同事汇合,下了车上了铁路,铁路枕木是水泥的,前面刚下的大雨,已经把枕木上的灰尘冲刷过了,人踩上去足迹非常浅而且模糊,人在枕木上行走,也一般无法全脚掌着地,看来是基本提取不了完整的凶手路劲足迹了。
老梁带着黄敏小心的通过铁梯下到平台。
我站在护栏边上,把头伸出护栏往下看,有了发现,在平台的下方灌木丛中有个红色条状物体,应该是把扫帚,颜色鲜艳,没有老化,不像是长期放在室外的。
我用手指着平台下面,欣喜的告诉师父:“师父下面应该有把扫帚,说不定就是凶手打扫现场后抛弃的。”
“嗯嗯!”师父回答道:“平台下面周围也要仔细勘察,凶手打扫现场可能会有物证掉下去,这个垂直高度,如果有物证掉落会散落很广。”
这就是都市里的隔山跑死马呀!我陪着老梁和他的助手绕了好远的路才来到平台下面,果然是一把扫帚,老梁让助手小心收好扫帚准备带回队里。
我们又对周围做了大面积搜寻,在旁边的灌木丛中找了一张名片,非常干净,这里平时基本没有来,前面又下了雨,如果是以前掉在这里的肯定不会这么干净,很有可能是才从上面掉下来的,如果是案发现场掉落的,上面的联系人,就非常有可能和死者有关联,我们收好名片,其他地方再也没有能找到和案件有关的物证或者线索,只好收队回去。
过了没有多久老梁对着我们叫道:“金队你们下来吧,凶手带了手套,现场也被打扫过,提取不了明显的痕迹物证,看来凶手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
听到老梁的话,师父说了句:“下。”我看到我姐法医徐子墨要先下去,因为位置很高,又是简易铁梯,我抢先走上铁梯,反身回来伸手让姐姐扶着,慢慢的下到平台。
死者死状很惨,跪坐在平台护栏的一个角上,双脚分开,脚上穿肉色丝袜,没有穿鞋,脚底袜子有少量灰迹,没有破损,也没有血迹,表面上看应该没有长距离穿袜行走。
下身穿黑色短裙,上身穿白色职业装,双手背在身后,应该是被反绑。脖子上勒着一条粗绳,粗绳绑在平台栏杆上,生生的将死者头部往后拉,使死者仰头向上。口部被透明胶布缠住,应该是为了防止死者呼救。脸上有淡妆,长发,眼睛圆睁望着天,仿佛在控诉上天的不公。
走近死者一看,双手果然被反绑,用的绳子和死者颈部一样,很熟悉,农村长大的应该知道,就是那种绑挑粮食担子用的绳子,一看就不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