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生活(第1 / 19页)
如果某人不想买东西,他就不应该问:“这东西多少钱?”
朱达拉比说:“一个店主是不允许给孩子们炸果仁吃的(这些孩子是他们的妈妈让他们到商店去买东西的),因为这样做就会鼓励这些孩子只去这个店主的商店(造成不公平的竞争)。”
一个人没钱时,他不应该装作想买东西。
一个人为了使他的劳动得到最高的报酬,采取劝说的方式来夸耀他的货物,这当然是很正常的。我们说这样的人是有雄心的,而且会成功的。但是,如果他不慎重衡量自己的行动,结果注定是罪恶的,而不是美好的。
圣贤们允许上面这种做法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个店主可以对他的竞争者说:“我给他们果仁,你可以给他们李子。”
但是,你会问:“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使对方相信,我们卖给他的商品与我们索要的价格相符?”
“一个店主不能送给顾客炸果仁……”
在欺诈的和诚实的劝说之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区别:给买主指出要卖的货物的优点,这完全是合理的,而欺诈则包含着隐藏商品的缺点。
“那你的苹果摊怎么样?”哈依姆问她。
“长老,我没钱去买安息日的东西。”
“人们说我的苹果不好,他们也就不愿意买。”
一个穷女人,她的苹果摊摆在哈依姆拉比家附近。一次她对哈依姆抱怨说:
哈依姆拉比立刻跑到大街上高喊:“谁要买好苹果?”
但是圣贤们又说,如果这个人这样做了,他将得到人们的怀念!
不管买什么东西,买主总是希望对卖主和其他买主表现出礼貌和深思熟虑。
朱达又说,一个店主不能低于市场价出售商品。
欺诈适用于买和卖,它还适用于说话。
但是圣贤们却允许这样做。
商人们被鼓励要使他们的产品对顾客有吸引力——但是,必须始终在严格的诚实范围内。
没一会儿,一大群人聚在他的身边。这些人掏出钱连看也不看,数也不数就买,这样所有的苹果以实际价的两三倍马上卖掉了。
圣贤们允许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他帮助降低了商品的价格。
“现在你明白了吧,”拉比在转身走开时对那个女人说,“你的苹果是好苹果,所有的差错都因为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一点。”
“一个店主不能低于市场价出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