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第3 / 6页)
推荐小说:
不然朱元璋立国之后,不会收税都收实物。
给大臣的俸禄,也不会是按多少石米来发的。
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事件如何,历史人物如何,全看后世之人需要他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都是因为某种需要,所以把历史人物拉出来粉墨打扮一下,登场接客罢了。
位置不同,需求不同。
左右不过是个消遣玩意,大家看看乐乐就好,没必要上纲上线。
当然,朱祁镇能着了文官和边将的道,也是他自己的问题。
我写土木堡之变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
正因为有这个大前提,所以我才会在前文多提了一些。
因为土木堡之变那段历史,无论是从《明史》《明实录》《国榷》,还是从网上流传的《天潢玉牒》上来看,逻辑上都说不通顺。
按照现在流传的版本来看的话,那我觉得也先比我这本书的主角都爽。
第二点就是关于明朝中期的银两问题。
非常多的评论都在说,明朝官员抄家抄出来的银两太少了,每个官员都该贪好几万两才对。
天菩萨!
大明从建国以来,一直都很缺金银的。
银子的使用范围很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明百姓用的都是铜钱。
孛儿只斤·铁木真来了,也只有给也先牵马的份。
所以后续的剧情里,我只能为了我的剧情服务,瞎编一个,大家看完爽过就好,切莫当真。
真要读史,大家还是看史书就好。
至于信不信,就全凭各位自己的判断了。
各位读者大佬们看历史小说,也不要太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