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他是皇帝 第85节(第1 / 5页)
谢祯闻言,不由抿了抿唇。他想了片刻,拿过一旁的食盒,打开,将里头的枣泥糕端到蒋星重面前,这才向蒋星重解释道:
“大昭建国之初,京都本就在南京,后来成祖继位,迁都顺天府。意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南京作为曾经的都城,也作为大昭留给自己的一条后路,故而保留了两京制度。南部六部齐全,所有官职设立,与顺天府一般无二。”
“可如今瞧着,这两京制度,倒是成了我大昭的隐患。”若南直隶真是大昭万不得已时的退路,那为何景宁帝最后宁愿自缢,也不退守南直隶?以待反击?
这若是从前,蒋星重怕是会忍不住嘲讽一句景宁帝,纵有骨气,却不懂变通。他若是活着去南直隶,说不准还有一击之力。可是现在,蒋星重已不再这般想,景宁帝不是昏君,亦不是蠢材,而且再看看现在了解到的南直隶,前世景宁帝不去,怕是另有缘故。
思及至此,蒋星重不由叹息。
蒋星重点头,道:“这我知道,他从吏部考功勋员外郎,一跃成为吏部尚书,想来便是你的手笔。”
谢祯缓缓点头,认可蒋星重所言,他接着道:“我同许直详细聊过,他亦出身南直隶,族中乃商贾之家。可却不知什么缘故,他没有加入建安党,只说定不会同建安党在同一个锅里吃饭,这些年升迁也是艰难。”
蒋星重听着谢祯的话,面露深思之色。出身南直隶,却不同建安党人同流合污,又说出那般决绝之言,想来是同建安党人有什么仇怨。
蒋星重思索着道:“若是如此,此番许直想来会对我们助益良多。他出身南直隶,对南直隶熟悉,又同建安党人有仇怨,说不准会为我们揭开一些隐秘之事。”
谢祯点头道:“我也作此想,所以此番便上奏陛下叫他一同前往。至于孟昭,他身为刑部侍郎,专司刑狱,善断案,会仵作之法。晋商叛国案,绝大部分逆贼亦是由他审理,刚正严明,无有纰漏。这样的人心思细腻,能见常人所不能见,能察常人所不能察,此番同行,于我们定有助益。”
谢祯亦跟着点头,见蒋星重不吃枣泥糕,便拿起一块递给她。他不想看着蒋星重如此烦忧的模样。
蒋星重道了声谢,伸手接过,有一口没一口地啃了起来。
谢祯认可蒋星重的评价,接着跟蒋星重说南直隶的事,“南直隶,共设应天、凤阳、淮安、扬州等十四府。此十四府的税收,治理,皆由南京六部直接统管。再由南京六部,上报京城。”
蒋星重听着这话,不由看向谢祯,眼里满是不解。谢祯似是知道她在想什么,面上流出一丝愧疚之色,随即低眉,笑笑道:“南京六部,给他们的自由,确实多了些。”
蒋星重听着,收回目光,看着手里的枣泥糕,似问人,又似自问道:“青海有汪承忠自给自足,川蜀有秦韶瑛号令一方,可为何就没出现如南直隶这般的情形?”
蒋星重无比认可地点头。
她不知想起什么,神色间出现作怪般的调皮笑意,语气喜滋滋地对谢祯道:“你跟皇帝要的这两个人极好。而且他俩都是朝廷大员,此番前去南直隶,咱若是遇上那些个不长眼,直接叫他二人亮个身份,还不得吓死他们。”
谢祯看着这般可爱的神色,朗声笑起,跟着道:“我也作此想。”建安党人要取他性命,他自是不敢在南直隶亮明身份,更不敢叫建安党人知晓他不在京城,以免他们策划政变。
但就怕有些必要的时候,需要做些以权压人的事来,许直和孟昭,一个吏部尚书,一个刑部侍郎,尤其是许直,地位在南直隶所有官员之上,必要的时候,明面上的功夫,就很好做。
许是压在肩上的重担太多的缘故,刚还笑嘻嘻的蒋星重,竟又不易察觉地轻叹一声,对谢祯道:“言公子,有件事我一直不大明白。为何咱们大昭,要保留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