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惋惜(第2 / 3页)
“自然想要。”
“那不得了!想要,刚好又送上门来,若按正常的思路来说,那必是毫无疑问欣慰接受。可太和殿上坐着的人是谁,那是大燕皇帝啊!皇帝面对一件大事,轻易就应允了,那还是皇帝吗?”
杨修诚今天在朝堂上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随众臣附和着出来说了几句,十分低调。
虽然他在背后捅刀子,但蔺问渠知道他对朝中之事有自己的见解,仍想听听他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
“成弼兄,今天朝堂上请愿一事,你怎么想?”
杨修诚清清嗓子,就近坐下,思索一阵,道:
“我认为今天只可能是这一个结果。”
这次燕帝事后并未再召见蔺问渠,甚至太子,他都没有召见。
这不仅让这两个当事人摸不着头脑,更让众臣困惑。
这表面看来,那群请愿团领了赏赐便回泰安去了,而促成这事的太子只在朝堂上得了几句肯定的夸赞,再没其他。
蔺问渠心慌得很,他已经准备好面圣时要说的话,且准备的是一箩筐好话。
可连面也没见着。
“哦?成弼兄如何这么肯定?”
“昭宽兄试想,封禅是寻常仪典吗?这是要记入史册的大事!我们都知道过往朝代有谁举行过封禅,陛下莫非不会想到他们吗?”
“就算会想到,那又如何?”
“这些进行过封禅的帝王:汉武帝,唐太宗,亲临泰山,帝王风采无限,何等风光,你猜陛下想不想要这种风光?”
蔺问渠眼珠一转,手不自觉摩挲着下巴,肯定点头道:
莫非燕帝真就把这件事当做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经过之后就再不提起了吗?
原本昨日他因户部之事心情顺畅不少,哪知早上这事一出,心里瞬间又是说不出来的滋味。
内阁还有很多要事处理,可他就是静不下心来,手里捧着个茶盏凝眉发呆,连杨修诚什么时候进来都不知道。
“昭宽兄,何故犯愁啊,眉头都皱成个大包了。”
骤然间的话语,惊醒出神的人,蔺问渠抬头冲他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