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邯郸岁末(第2 / 2页)
冯敬道:“或言秦王祭天获殃,无可祷也。——虽在无稽,失乱众心。”
傧相面色微变,复平静道:“少师当邯郸尉使,所知必多。但得其情,愿尽相告也。”
冯敬道:“诚所愿也!”
近一年时间,冯敬的主要教材就是《诗》,上午识字,下午咏唱,已经学了一百首左右。每天认读、书写十个字,也差不多学了三千字。其实真实的学习内容还不止这些,冯敬每每在课堂上借题发挥,宣扬些道德文章,讲评些历史故事,甚至讲评些时事。这些时候是师生们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学生听得专心,老师讲得来劲。之后的讨论时间,更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尤其令人愉快。不过冯敬发现,赵正的发言并不多,他更多地是在听两位侍读的发言,自己则保持沉默。冯敬认为,赵正毕竟年龄还小,说不出什么来,也就没有强求。
这一天上课时,赵正的车乘后面加了一乘辎车,满满地载着各色货物。傧相亲自送赵正过来,对冯敬行礼道:“臣等以正公子所学报于子楚公子,子楚公子大悦,以少师教授辛劳,能令朽木翻为栋梁,乃赐衣食杂物若干,致谢师之礼!”
赵正过来,恭恭敬敬地向冯敬行了礼,并奉上简册。冯敬也恭敬道:“臣等不才,贻误公子,待罪而已,安敢望赐!愿以辞!”
傧相道:“少师学德,人皆知也。宁贻误之有,少师勿以礼轻而辞!”
冯敬道:“臣惶恐,谨拜受公子令!”打开简册,除了一份礼单外,还有子楚书写的一封信:“夫子化顽劣,吾得其美也;夫子教不肖,吾承其孝也。夫子有再造之德,谨以杂物数品,聊谢于万一!”
冯敬感激涕零,伏拜于地道:“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公子!”
邯郸是个大市场,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自然也包括粮食。虽然今年邯郸收成很不好,谁说不会是发财的机会呢!邯郸的富商大贾、赵国的宗室贵戚,家家都备好了足够的粮食,只等着粮价上涨,就将手里的粮食抛售,大赚一笔。但底层的那些小商贩,还有像冯敬这样的小官吏,靠着俸禄过日子的,对粮价十分敏感。冯敬对傧相道:“眼见是岁不丰,臣度日艰难。得公子之赐,实有再生之德!”
傧相道:“邯郸妄与秦战,遂至如此。现秦赵结好,必无恙也。”
冯敬道:“士子有强者,必不愿去周而顺秦,游说天下而与秦斗。吾恐秦赵之好,未之久也。”
傧相道:“少师亦知其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