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理解领导指示的关键几招(第1 / 3页)
正因为“意图”这个东西有这样模糊和变动的特性,它一定需要理解和发散深化,才能露出本来面目。
前段时间因刘慈欣获奖而大火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了一种和地球人类完全不同的文明。三体人不靠发声传递信息,而直接通过思维交流,他们将自己的思维直接投射到别人的大脑里,完成交流的过程。所以对他们来说,想就是说,相互之间思维是完全透明的,没有损耗和误差。
而人类,交流方式是靠语言,这是极其有损耗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A,我表达出来是A<sup>–</sup>,你根据你的世界观和知识结构来理解,可能理解成了A<sup>– –</sup>,说不定还成了B,或A<sup>++</sup>。
像《圣经》里说的,当语言的巴别塔产生之后,人和人的协作性差了,本来能修通天的塔也修不成了,人们之间有了隔膜,有了人类整个种族之间的内耗,因为隔绝带来了争斗猜疑。
理解了人类社会这种“想”与“说”的固有落差,我们就能坦然处理,发散性把握领导意图,那不单纯是琢磨领导、猜心思、当蛔虫,曲意逢迎,而是把事情办正确的一种必然。
1.指示不一定等于意图
有些人说,领会和落实领导意图关键是忠实于领导指示,丁是丁卯是卯,不要擅作主张,更不要添油加醋,领导指哪我打哪就完了。
有些人则说,要创造性地把握和落实领导指示,善于深化领导意图,不但要把领导嘴里说出来的事情办了,还要发散思维,把领导没好意思说的、旁敲侧击的、笼统说说的事情办了。
领导下周要去外边参加一个自己专业领域的论坛,并做主题发言,石头问领导需不需要准备发言稿,领导说,算了吧,你最近事多,你帮我找点材料整理一下就行。其实,仔细想想,他可能是不好意思让你帮他起草私人的材料。虽然是本职之外的工作,但你要做的整理,可能并非只是整理,而是最好能拿出一份完整的规范的发言稿。
领导下周要在本单位布置安全稳定工作,要讲话,石头问领导需不需要准备发言稿,领导说,算了吧,你帮我问相关部门要点材料,整理一下就行。虽然这是你分内的工作,但其实,他可能是真的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想看点材料参考一下,你把材料找来,稍加整理后给他就行。
2.正确理解领导指示的方法和规律
有一次领导让石头联系以前他的几位部下一起聚聚,他随口说了5个名字,我都一一记下。通知完这5位前辈之后,我忽然想起还有一位我认识的前辈也曾被领导直接领导过,时间还挺长,领导是不是把他忘了呢。
认真考虑了一番,我认定领导是不小心把那位前辈说漏了,必须帮领导补上这个缺漏,否则领导肯定会批评我办事死板,不知道帮他把关。
于是我就自作主张,通知了这位前辈参加聚会。聚会结束后,领导把我拉到一边,问我,××怎么来了?我让你通知他了?石头理直气壮地说,您可能忘了说,他也被您分管过一段时间,我记得清楚着呢,所以我就通知他了!
本以为能得到领导“石头,你还是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嘛”这类的褒奖,结果领导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这事我是有考虑的,××现在工作比较忙,正在弄一个大项目,就是不想牵扯他的精力,所以没让你通知他!以后不要擅自主张!顿时把我臊了个大红脸。
忠实还是发散?两种说法、方法其实并不矛盾,石头觉得可以拿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打个比方。
忠实的、收敛的落实领导指示和决定是最低纲领,能做到这一点已然不简单,至少可以说已经合格了,甚至也能算是优秀的办公室人。
发散的理解和执行领导指示是最高纲领,比忠实高一个层次和位阶,当然前提是发散得正确而非曲解,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深厚的经验支撑。
为什么石头说发散理解领导意图是更高的要求?领导意图,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领导的意见和企图。它是领导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打算,它和领导指示、决定并不等同。领导意图一般包含在领导指示和决定之中,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但是,领导指示和决定并不是领导意图本身,只是领导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点说,指示是皮,意图才是肉。正因为这样,所谓的意图天生就带有隐蔽性和模糊性,甚至还带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说不定今天领导这样想,但明天受了什么触动,看法又起了变化,甚至自我怀疑和否定,这都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