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理解领导指示的关键几招(第2 / 3页)
领导意图的形成通常要经历一个深思熟虑、反复酝酿的过程。作为抓大事、掌握大政方针的领导者,是不可以随心所欲乱发指令的。办公室的同志如果能够谙熟这一规律,便可有意识地介入领导意图的形成过程,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领会和实现领导意图的主动权。
实际上,在领导意图形成的过程中,办公室同志“参与”越早越深入,对领导意图的领会就越深刻,执行起来也就越得心应手。
这一点很好理解。前几天,领导主持召开了一个协调会,听取了各个单位对提高教师餐厅收费的意见,会上形成了一些决议,领导指示你加以落实。如果你没有参加之前的协调会,肯定对决议一头雾水,或许还有些不太理解,这都难免影响领导意图的落实。
但如果你全程参加了协调会,完整聆听了与会人员的发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了决议的起源、讨论过程和各方立场,再落实起来是不是就心中有数了很多,踏实了很多?这就是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对理解领导意图的帮助。
<b>从领导的个性中发散</b>
由此可见,理解领导意图,忠实与发散、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法实在很微妙,不好把握,到底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石头觉得,理解领导意图,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b>如果没有头绪,把握不大,就认真按原话落实</b>
石头前面也说过,发散理解领导意图是一项很高的要求。能正确的发散当然最好,但如果能力和水平还是达不到创新或扩展的层次,那就老老实实按领导原话去做,不要去想那些长袖善舞的事情,总归能办的规规矩矩,基本满意。看上去似乎有点“傻人用傻办法”的嫌疑,但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意图并不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去发散。
对于我们来说,领导者的意图具有权威性,是无可争议的,领导已经决定的和部署的工作任务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尤其是已经交代的非常明确的意图,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是不可动摇的管理原则。
<b>从领导的观点中发散</b>
这种发散方式其实是最重要也最难言述的,靠的是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摸爬滚打、细心揣摩。由于领导的气质、性格、能力和领导方法不同,交代自己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有的领导是简洁式的,即只用几句话就干脆利索地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其内在含义,由你去详细体味;有的领导是详细式的,让你写个稿子,把应该写些什么,应该怎样写,甚至每一层应该表达哪些内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有的领导是一次性交代,即只用一次交谈,就将自己的意图表述完毕,铁板钉钉,只此一次,再不更改;有的则是多次性的交代,有时反复强调,甚至推倒重来,不断深化,不断集中,今天觉得庆祝大会在单位内办好,明天觉得在某某大酒店办更气派,后天干脆觉得大会不要办了。
领导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法,这是长期形成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个性,没法去苛责。办公室人只能去适应,善于了解、把握领导惯常的某种思维萌动和思维导向,然后举一反三,才能作出适当的发散。
3.没听清也不敢问领导,早晚要出大娄子
领导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处事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来有处,其去也有方向,要发散,过去的看法、观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依据。
在领导亲自撰写的文稿、批示中,或者领导对秘书及其有关人员草拟材料的修改意见中,领导在各种场合、大小会议上发言、讲话中,往往都凝结着领导对某一问题的思想和观点,从中可以寻摸领导意图的“蛛丝马迹”。
我们要悉心研究领导“笔写纸载”的材料,从中掌握、熟悉其“内心世界”,这样有助于我们领会领导的意图。还有,领导者的设想、主张,时常也会通过闲谈、即席谈等表现出来,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要多注意、多留心领导的“言谈”或“言论”,做到“善闻其言”。
比如,让你起草一篇在学校体育文化节上的致辞,如何才能写出领导想说的话?你肯定要查一查领导以前有没有关于体育活动方面的讲话,有没有对学校体育教育发表过什么看法,有没有写过相关主题的文章,如果有,这些素材肯定能成为你的稿子里正确且贴切的观点和话语。
<b>从参与酝酿的过程中发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