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说到别人心花怒放的艺术(第1 / 3页)
刘部长白了你一眼,心想,这石头没大没小的,竟然把我指挥来指挥去、呼来喝去的。梁子就此结下,你却还浑然不知。假如石头懂得把领导的话改成更加委婉的,“刘头儿,领导请您过去”,使唤的意思是不是就没有了呢,毕恭毕敬的感觉是不是就出来了呢。
办公室是单位的中枢协调部门,秘书们发挥的是领导参谋助手的功能。办公室工作常常存在着一种身份落差,你要代表领导发号施令,但其实你并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这种落差会制造隐蔽的陷阱——假如你把自己当成领导,或者是虽然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但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没有从自己的位置出发对领导的原话加以调制,那么你很容易被看成一个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人。
领导当然可以说“你马上把老刘叫到我办公室来”,但你绝不能说“老刘,领导叫你去他办公室”,转述之前留个心眼,把叫换成“请”,就能避免掉进因身份落差造成的陷阱,你听:“刘头儿,领导请您去他那一趟,您现在是否方便?”别人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领导多么礼贤下士,秘书多么毕恭毕敬,让人心里熨帖不是?
<b>多称“您”</b>
再说说“您”字。对大多数北京的爷们来说,“您”就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毫无压力,用起来肆无忌惮。
1.这两个字常挂在嘴边,同事领导都爱你
办公室里“说话”的艺术,不是指口若悬河、高谈阔论的技巧,那叫“讲话”。石头觉得,对于办公室人来说,讲得头头是道、动人心弦固然是种能力,说的人笑容满面、办公室里暖意融融却更是基本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开展工作、个人进步的前提。
都说办公室政治很复杂,办公室里人际关系很难搞,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管理别人情绪的艺术,没有什么比常常说出钻到别人心窝里的体己话儿更能俘获人心了。
说话的道理很难穷尽,这方面的技巧和规矩要细数起来可能有千万言。石头在京东上以说话为关键词搜索,竟然搜到了286本书之多,什么说话之道、说话技巧、中国式说话等等,俨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真理常常是简单的,规矩太多太繁就相当于没有规矩。在石头看来,初入职场,在办公室里说话,只要先掌握好“请”和“您”两个字,不敢说从此包打天下,至少自由行走是问题不大了。
就是面对食堂打菜的阿姨,“您”字也是脱口而出,当遇到麻烦时候,北京人说“麻烦您哪或者劳驾您哪”让人打心里觉得这人实诚;别人无论帮助咱们结果怎么样,北京人一定都会说三个字“谢谢您”,不为别的,就为人家出力;指出别人办事的方法不对,北京人会说:“您这事儿可不能这么办。”即使碰见厌恶的人,也会这样对他说:“您放心,咱们走着瞧。”展现出大气、宽容。
但对于包括石头在内的很多南方人来说,“您”字足以让自己羞羞答答,即使对爷爷太祖,也还是你、你、你,“您”字会让自己感觉对方太高,自己太矮,态度太谄媚。“您”字很简单,难的是克服心理障碍。
石头不认为“您”代表的是阿谀奉承和拍马屁的价值观,也不提倡大家做这种事情。石头觉得,其实,“您”字本质的东西并不是这个,它强调的是照顾和理解他人,这也是会说话的本质。
“您”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它会让对方感到自己是体面的,有价值的,被重视的,它最大限度地关怀了对方的感受。当石头想通了这一点,立马把口语中的“你”全部换成了“您”,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胖了,因为当我对食堂打菜的大姐说出“麻烦您给我二两饭”这样的话之后,我的二两饭似乎总是要比别人多一些。
<b>多说“请”</b>
先说说“请”字。“请”本来是个十分常见的语气动词、礼貌用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和语境,用来表达请示和尊敬之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请字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越来越难寻踪迹:请问变成了“哎,我问一下”,请坐变成了“坐吧”,请求变成了“这个事你帮我弄一下”,直接又粗鲁。
另外,即使在拍出《破产女孩》这种满口粗话片子的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措辞都是非常委婉有礼貌的。在生活的场合中,大家都倾向于“May I ask your name?”代替“What is your name?”,实际上就是用“请问怎么称呼”代替“你叫啥?”。
你若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举止得体的人,那就一定要多多使用“请”字,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多说“请”“麻烦了”等礼貌用语。看上去一字之差,其实“有请”和“没请”之间横亘的是重视与忽略、尊重与轻视的鸿沟,简单的一个“请”字,就能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简单描述一个场景,大家可以任意感受一下请字的神奇:部门负责人老刘正在会客室焦急地等待领导,但领导办公室还有人在谈工作。突然,你桌上的电话响了,正是领导打过来的。“石头啊,你把老刘叫过来吧,我这边结束了!”你一个箭步冲到会客室,对领导的话丝毫不加变通,原封不动地转达,大叫:“老刘,领导叫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