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初入办公室,可以看看哪些书(第1 / 3页)
诚然,该书也会有一些不足。本来秘书长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强、敏感度高、岗位特殊的人物,“论秘书长”难免有许多难点、疑点问题不好说、不便写,因此就留下某些空缺和谜底。
<b>4)《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日本]岩濑大辅</b>
似乎每个日本人都是处女座,都有一种匠人精神,踏实勤勉是一种常态,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这恰恰是办公室需要的,也是很多人缺少的。
说来惭愧,虽然很早就看过此书,但很多事,石头仍然没有做到。
办公室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和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如何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人们日常的行为模式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心理?这些行为又体现了一个人什么样的性格?通过阅读此书,石头认为,该书在这几个问题上,能够对我们提供比较多的帮助。
比如,书中有一节题为“从不接电话的同事是什么心理?”,认为以自己太忙为理由不接电话的人是自我中心论者,他们从来没意识到自己不接电话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种人你即使拜托他一点小事他也是百般不情愿。
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有很多是由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模式化行为,分析其特点和共性而总结出的一些结论。在行为心理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研究人的肢体语言,特别是无意中表露出来的那部分由潜意识引起的动作。
相对于可以有意识去控制的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无意行为代表了人的潜意识,所以更加真实地展现了当事人的心理,也更加可信。虽然书中很多结论我是相对比较认同的,然而正如一些心理试验所展示给我们的情况,一些结论对于70%~80%的人是适用的,同时也依然存在那20%~30%的例外,所以也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的情况。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学是术,不是道,要注意在正确的地方去使用它;用得不好的话,反而害人害己。
1.快速入门读这些书
人们时常把一个单位的组成部门分为“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搞财务、搞审计、搞教学,都是业务部门。办公室从来都被看成是综合部门,在这里,好像没什么业务,有的只是些杂七杂八的事。办公室的同志到了业务部门面前,总觉在专业性上矮了一头,觉得没什么核心竞争力。
石头从来不这样看。综合工作,一方面绝对是一项需要极高智慧,以及高强度精力投入的工作;另一方面,它同样有自身的科学和规律,有自己的“业务”规范和知识体系,只不过,由于人性的丰富和多变,综合工作的规律很多时候也难以描摹和刻画,导致总显得知识沉淀不够,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够,几乎成了一门“心学”,远离了业务的范畴。
本来,石头对纯职场类书的态度,向来都是:读读得了!原因是,我觉得职场书大多大同小异,所提新鲜内容和资讯,不足20%,而且大多都是可以速学的,没有久存的价值。
可喜的是,还是有一些出身综合部门的有心人,不信邪,边干边记边思边写,为办公室综合工作著书立说,从自己的角度总结归纳综合工作的业务规律,为后进的办公室人留下了财富,提供了指引。今日,石头从自己阅读过的书中,选取几本值得一读的办公室职场书,推荐给大家。
<b>3)《轴心:论秘书长》——段柄仁</b>
你办公室里的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愁的是什么,这是每个办公室人想要了解也需要了解的问题。
此书作者长期在北京市党政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先后任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市人大副主任,市地方志主编,既是资深办公室人,也是办公室的老领导。
全书大体分为秘书长的特点、任务、修养(含调查研究和人际关系)和忌讳四大部分。根据秘书界的需求,书中重点论述了秘书长职务涉及的12项任务,在每项任务中,又突出了岗位工作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难点问题,对人们十分关注的秘书长的修养和忌讳,采取短文结构,选择最需要和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加以论述。
比较少见的是,在这部书中,除了侧重于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内容,还用很大篇幅对秘书长职务的界定和关于秘书长的由来与发展的探讨,是对秘书长本身定性、定位所作的现实的、历史的考察和论证,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
<b>1)《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王怀志、郭政</b>
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是一本赤裸裸的书,时髦地讲叫毫无“节操”可言。书写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者又身处等级最为森严、最讲究令行禁止的部队,有些观点和做法于今天的我们不一定适用,有人大概甚至会觉书中一些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年来,社会其实并没有发生质变,很多东西只是程度轻了,习惯和要求还是在那摆着。每当遇到难事,想不通的事,就会拿出来翻翻,做一些演绎。切身感觉是:这种极致的研究,看起来惊心动魄,用起来有时却会得心应手。所以,我们不妨冷静、辩证地看待这本书,也许会多一层认识、多一分警醒、多一种收获。
<b>2)《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日本]匠英一</b>
本质上是一本马桶或公交读物,花一两个小时就能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