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秘书工作手记 > 六、职场好习惯,从记日记开始养成

六、职场好习惯,从记日记开始养成(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时石头在走廊看到这一幕,并没有多想。但晚上写日记,回忆一天的见闻时,这一幕就越嚼越有味。石头认识到小王的做法值得学习,小王临出发前去领导办公室告别,知道并注意在临行前跟领导打个招呼,是对领导的尊重,领导给了小王出国学习的机会,小王懂得感谢,这一意识,是当时的石头所不具备的。

通过写日记,石头学会了小王的这一优点,日记,为石头的悟性爆发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基础,功莫大焉。

<b>3)复盘</b>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写日记能帮助一个人更快成长?石头在前面的章节也提到,首先,最基本的,写日记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其次,写日记也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好法子。其实,写日记的好处远不止于此,至少还有以下这些:

<b>1)记事</b>

这也是日记最基本的功能,但对办公室人来说相当关键。为什么?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就是琐碎,大家常说办公室是“日绩有余、岁绩不足”。

什么意思?办公室同志,常常是早上屁股刚在座位上坐定,电话就响起来没完,一天下来连水也没喝几口,那真是忙的像陀螺一样。但一年下来吧,问你这一年干了什么,你好像又说不上来。不像做销售的,我今年帮公司做了几个亿的销售额!不像做技术的,我今年开发了十几款软件!不像做金融的,我今年做了好几家公司的IPO!

办公室人一年下来,似乎就剩下接打电话、跑跑颠颠,到底干了什么,不记日记,就无从回忆,一年中做过的事情就永远消失了。如果你不想在生命中留下这么些空白的年份,还是尽量记一记。

1.牛人都记日记

这几天多位朋友给石头留言,让石头说说日记或日志的记法,石头也觉得日记这个事值得一说,看似只是一个人私底下的涂涂画画,但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发扬,日记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再拔高一点,升华为一种社会现象。

很多古人记日记,比如曾国藩日记;政治人物勤于记日记,比如名头很大的蒋介石日记,不那么有名的阎锡山日记;文人也爱记日记,比如胡适日记、巴金日记;有人甚至被关进了牛棚也不忘记日记,比如陈白尘的“牛棚日记”。

李鹏退休后主要以日记的形式写回忆录。比如,李鹏从2004年到2006年,出版了《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等4部日记体回忆著作。

《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的编辑赵之援曾对媒体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人怀疑,李鹏这么忙,这些日记都是他亲自记的吗?李鹏听到了,当时并没反驳。后来开玩笑时说,日记的真假有笔迹为证。

<b>2)提升悟性</b>

悟性,是一种把别人的优点转化为自身优势的能力。领导们经常把“悟性”二字挂在嘴边,这小子有悟性、小王悟性不错,等等。“有悟性”是一种极高的评价,似乎又是一种玄妙的东西。

有些人极具天赋,有样学样,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别人做人办事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并为己所用。但这种天赋可遇不可求,没有这种敏锐的天赋,也不至于坐以待毙。石头觉得,写日记,就是提高悟性的最好办法。

石头天资愚钝,很多时候,对白天发生的事情,没能马上琢磨出什么味道出来,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悄悄地写写日记,回忆一天的见闻,对许多人和事的认识就神奇地深化了。

比如,石头某天日记里曾经记了这么一句话:“小王明天出发去英国学习,看到他临出发前去领导办公室告别,知道并注意在临行前跟领导打个招呼。这一点值得学习。机会都是领导给的,成绩都是领导干的。切记。”

据报道,这位编辑曾到家中拜访已经退休的李鹏。他回忆:“他非常的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有些地方他在日记中只记了一句话,我们向他询问当时的具体情况,他能很快想起来那天谁出席了会议,谁说了些什么,一些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有人回忆:“李鹏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记日记,如果今天太晚了没时间写,过一两天也要补上。他是个很勤奋的人。”

那个时候,石头还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只是在看了这些报道或故事之后,心中泛起了疑问,咋牛人都爱记日记呢?难道记日记和成为牛人之间有什么关联不成?遂开始思量效仿先贤,写写日记。

其实当时心中对记日记的作用并没有想清楚,对于记日记能得到什么益处更是一头雾水,只是后来写的时间长了,记的事情多了,才慢慢发现和体味记日记的妙处,坚持得也越来越好。

2.记日记的益处极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