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做秘书工作,这样才能万无一失(第1 / 3页)
要不都说时间如白驹过隙,当石头已经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主管部门打来了电话,口气很急迫,别的单位都已经反馈了,你们怎么还没有反馈?而且论坛还要求提前报送材料,现在材料怎么也没有见到?我惊出一身冷汗,翻箱倒柜总算是找出了邀请函,一行一行读下来,果然已经过了反馈日期和材料报送日期,这下工作可太被动了。深吸一口气,我拿起已经不那么整洁的邀请函,走进了领导办公室承认错误。
出了这几次纰漏,石头意识到,这几次错误,都是吃了没有档案意识的亏,问题出在不注意保存和整理办公资料。于是对保存整理领导个人档案真正重视起来,靠着思考和摸索,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档案系统。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秘书建立的领导档案,虽然不够专业和正式,但却能成为办公室正式档案系统的有益补充,更可能会在一些时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b>首先是全面、详细地做好领导日程及活动的记录</b>
大部分秘书都会提前为领导编制每周或每月日程安排,但这种安排往往变更频繁。领导的活动时常会增加或取消,有时就连秘书也不能完全掌握,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笔糊涂账。为了忠实详细地记录领导们实际的活动安排,在办公室负责人的支持下,我们开始每天编制《昨日要情》。
早上上班时秘书们将前一天领导们的实际安排汇总给我,我来进行统一编制。《昨日要情》既记录领导参加的所有活动,也记录领导们研究问题、会见、谈话的情况,要求尽量细致,所参加会议的主题和与会主要人员、单位一般也记录在案,周末和节假日的公务活动安排也要求在上班之后第一时间汇总。
1.自建档案来帮你
案例1:该去看望哪些老教师呢
年底了,校领导照例要看望学校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代表。领导吩咐说,石头,你回忆回忆,今年我联系的学院还有哪些年龄较大的老教授“五一”“七一”、教师节都没有来得及看望的,年底去看看这些老师吧。
要知道,每年领导都会在元旦前后“五一”“七一”、教师节期间集中看望学校老教师。这几次看望下来,被看望的老师加起来也有20余人,哪些看望过哪些还没来得及看呢,可不能是糊涂账。我绞尽脑汁,搜刮脑海里的回忆,勉强凑出一份已看望教师名单,又在已看望名单之外起草了一份拟看望教师名单送上了领导的案头。
领导扫了一眼名单,疑惑地问我,哲学院的××教授不是“五一”的时候看望过吗,怎么又列进来了?我一拍脑袋,是呀,当时还是我陪着领导一起去的,陪着××教授还聊了好一会儿朱熹思想,怎么一点也没想起来。
<b>其次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好领导的书写资料</b>
领导在正式公文上的批示往往能够得到妥善保管,但保存好领导非正式的书写资料其实也很有必要。比如领导自己起草的稿件,对稿件的修改稿,布置工作时随手书写的便签,都有必要分类妥善保存以备用。
上次寄书“事件”之后,我就留了个心眼,不但把所有领导随手书写的电话、地址装入档案箱存好,还把所有领导请我帮忙寄出的信件的地址和联系人都做了详细登记,制成常用联系人表单,随时调用。
至于保存的手稿和修改稿,我每次帮忙起草文件都会翻出看看,揣摩语言风格和内容逻辑,现在我写出的稿子,时常得到领导的称赞,石头啊,点抓得很准,不用怎么改了。这其实也是良好的档案意识帮了大忙。
<b>再次,要收集和保存好领导的信件、会议材料、证书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个人资料</b>
案例2:地址到底是哪
领导最新的著作出版了,交代我寄几本书给外校一位A老师,随手递给我一写有A老师电话和地址的纸条给我。我按领导的要求把书寄出,满心想着这张纸片应该没用了,就丢进了文件销毁袋。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领导又递给我一些书,交代说,石头,还是按上次你给A老师寄书的地址再寄一些书给他吧!
石头顿时傻了眼,扭扭捏捏了半天,只好对领导实话实说,领导,十分抱歉,上次您给我的纸条我没有保存,您看要不您再给我一次联系方式?领导无奈地说,A老师是我在一次会议上碰到的,他想跟我要几本我的书看看,就在会场上给我留了张纸条,我把纸条给你了,这样,我再通过其他人看能否联系上他。最后,领导通过其他途径再次打听到A老师的联系方式,我才得以帮领导把书寄出。
案例3:竟然错过了会议反馈时间
还有一次差点捅了更大的娄子。主管部门邀请领导参加一个工作论坛,收到邀请函的时间很早,我请示过领导,领导说还早,到时候看日程安排再定。我扫了一眼,离论坛还有三个月呢,提前半个月的时候再处理反馈完全来得及,于是连内容也没仔细看,就把邀请函随手塞进了文件柜,心里又盘算起近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