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电话的最高境界:让别人听到你的笑意与和气(第1 / 2页)
接打电话的时候,好的态度应该是从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开始,在通话过程中一以贯之的,而不应该是见人菜碟、肥瘦不均的。滴声之后,第一时间送上热情洋溢的一句“您好!”,不管电话线背后是谁,我们都一点不怵他!
<b>第一,调子高一些,语速急促些</b>
<b>第四,多用书面语讲电话</b>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亲和力,张三特别能和人称兄道弟,李四表现得特别彬彬有礼,这都是行之有效的。假如硬要给带着笑意的电话循上几条规律,石头可以试着罗列几条。
当面说话一般人都记得嗯嗯啊啊寒暄几句,再切入正题,一到打电话,大家的心情似乎都变得急迫了很多,不少人省掉了打哈哈的步骤,直奔主题而去了。过多的寒暄、绕弯子固然让人讨厌,但基本的招呼还是要打,为的是先通报一下双方的基本信息和目的,让下面的通话来的清楚、明晰一些。
石头有时接到电话,尤其是在座机上接电话,或是接到手机不显示姓名的电话,有的人一上来就噼里啪啦说事,要你干这干那,石头却还处于极度懵逼的状态,心里不断盘算,这谁啊?哪方面的啊?等对方讲了十几秒,石头才反应过来,哦,这是××处的老王,应该是要说后天座谈会的事,这才把注意力放回到电话的内容上。
给别人打电话,一上来不应是说事,而是一定先自报家门:“您好,我是办公室的小石。”随后简明扼要地表明通话目的:“有一个后天的会议通知跟您报告一下,您方便记吗?”接别人的电话,也是一样的道理,先打招呼:“您看您有什么指示?”引导别人把事情讲出来。打好招呼,通话才能有一个好的基础。
<b>第二,要打招呼</b>
<b>第三,不要玩“变脸”</b>
比如,同样是一句“我们尽快拿出方案”,用一秒钟说完,和用五秒钟说完效果大相径庭。大家可以试着读一下这句话,用一秒钟快速说完,给人感觉就是话音未落,人已经一个箭步冲出去办事了;若是用五秒钟念完,似乎此人挂了电话还要睡睡觉、吃吃饭,心情好了才开始落实,差距就是这么大!
有的人喜欢在电话里玩变脸,第一声接电话还是懒洋洋的,“喂……谁啊……”一听到电话那头领导威严的声音,语调马上高上去八度:“领导!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原本毫无表情的脸顿时堆满了笑容。
此外,石头感觉,打电话时语速适当急促些听上去比慢条斯理感觉要好,尤其是接到部署工作的电话,应答时,急促的语气往往透着坚定和高效,晃晃悠悠的语气对应的似乎是拖沓和延误。
对待领导更紧张、殷勤,这可能是人之常情,不值得苛责。但前后态度变化太大,着实给人观感不好,显得比较鸡贼,没人会喜欢这样的“变色龙”。即使领导本人,见识了这样前后不一的态度,心里恐怕也暗暗给你打了负分吧。
石头没有研究过语言学,对声调与语气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但常识足以让我作出判断,打电话多用升调,总是比降调和平调显得热情。大家可以用平调和升调分别念一下打电话时开口必讲的“您好”,平调的“您好。”明显语气淡漠,升调的“您好!”则洋溢着亲切感。及时简简单单的一个“喂”字,电话里两种语调听起来也大不相同,平调的“喂。”透着满不在乎的慵懒,升调的“喂!”则充满了热情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