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秘书工作手记 > 三、写好公文的第一要务是做亮标题

三、写好公文的第一要务是做亮标题(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报纸杂志中经常会冒出新提法、新思路、新语言,把这些收集记录下来,对做亮标题很有帮助。新媒体时代各种亮眼标题涌现的更多,微信推送的文章、微博上的段子、广为转发的短信、大大小小的广告语宣传语甚至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妙言金句。新媒体时代快阅读居多,要想有点击率,标题必须得“抓人”,所以新媒体上流传的文章都会在标题上绞尽脑汁、精雕细琢。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几年前,石头刚进写作班子时,管文字的领导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叫作“做亮标题、写实正文、提炼主题句”,其中把做亮标题放在第一位,可见标题的重要。

比如,某评论微信号前几天推送了一篇题为“当好一线总指挥,必须过四关”的文章,内容是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点要求,标题把县委书记比作一线总指挥,把四项要求比作四道关口,这个标题是不是就很亮眼,值得我们借鉴呢?网上的东西鱼龙混杂,但也沉淀了不少精品,只要多用心观察,多收集整理,也能成为我们做亮标题的“弹药库”。

“今年工作形势如何?”“问题和缺陷有哪些?”“下一步主要抓哪几个问题?”这样的标题一抛出来,台下刷微信的脑袋肯定立马抬起来。问题在于领导是否愿意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地和同志们交流,而不是下指示、训话。所以,石头只能说,用这类标题,一要慎重;二要看场合。领导个人的材料,自查报告、述职、对照检查,可以适当使用;声色俱厉的场合,还是算了吧。

俗套是标题的一大忌,一般化的标题支撑起的必然是一般化的文章。标题好比是文章的脸面,标题不新颖、没有亮点,就像一个人长着一张“大众脸”,扔进人堆里就看不见,怎么指望它当得了男神女神?

4.亮眼的标题从记和找中来

不知道是不是熟练掌握万能八条的考生很多顺利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干起了办公室工作,石头总觉得现如今材料写作中“万能八条”式的标题也越来越多:说一个事情重要,总是“充分认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要敢抓敢管,总是“加强对××工作的领导”;说要出台一些举措,总是“创新××的方式方法”;说要努力工作,总是“为实现××而努力奋斗”。千篇一律,高度重复,写来写去自己都烦了。

亮眼的标题往往不是自己抠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积累、借鉴、改编来的。有一次石头读报纸,看到一篇对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奥地利的报道,中间有这么一句话描述胡主席的访问,“音乐之都奏响友谊主旋律,家庭农庄飞扬友谊咏叹调,大师故里回荡友谊协奏曲”,当时只是觉得这话格式工整、韵律优美、比喻新颖,就随手记在了自己的素材库里,并没有细想这句话能派上什么用场。

很多文章标题动辄两三行,看完都要好一会儿,让人兴趣索然;而有些标题反其道而行之,不拖泥带水,一般就短短三五个字,却又直捣要害,有深度又不失力度,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比如,“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首要条件;整合资源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基础;传导压力是做好信息工作的有效举措”,又或者“着力改善民生、解决突出问题,立足防患未然、注重源头治理,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等等,规规矩矩,板板正正。

比如,石头写过一篇创新会务工作的总结文章,六个部分的标题清清爽爽,简简单单,主要内容是什么标题就写什么,“关于方案制订,关于流程设计,关于会前演练,关于文件印发,关于氛围营造,关于优质服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段在讲什么,丝毫不绕弯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文中排比对仗、四六句的标题十分流行,很多的文章,包括一些领导讲话、权威报刊的理论文章,文内标题不管相隔多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语式甚至字数都是对应的。

又如一篇把写作比喻成做菜的文章,认为写作“要有食材”,主要讲原材料要丰富;“要按食谱”,主要讲要有结构框架;“要看对象”,主要讲要有针对性;“要讲时令”,主要讲要结合环境和时机。四个标题简短形象,读过之后文章观点就深深刻在了脑子里。

在公务员笔试申论考试中有一个用于提对策的“万能八条”,据说拯救了无数的考生青年。万能八条是一套写作的僵化模版,其内容如下: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加强监督,全面落实;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后来石头应邀撰写一篇阐释高校与北京精神关系的文章,要求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如何弘扬北京精神。我灵机一动,爱国不就是一种主旋律嘛,厚德不就是一种咏叹调嘛,包容不就像协奏曲嘛,简直一一对应。

1.“万能八条”、官言官语是标题大忌

于是我就以《首都高校践行“北京精神”要唱好“四重奏”》为题,把“高校要唱好爱国向党的主旋律,高校要唱好大胆创新的进行曲,高校要唱好包容平等的交响乐,高校要唱好厚德尚礼的咏叹调”作为四个分标题,分别论述高校应如何践行北京精神的四个方面,形成了一篇文章,编辑看后觉得角度新颖贴切,安排在年度第一期刊发。

在文字工作者中甚至一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写材料,只需要把标题搞漂亮就可以了,下面的文字叙述只要没有反动口号就行。这样的说法未免极端,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标题的分量之重。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新颖、亮眼的呢?

2.对仗句和四六句还能用吗

<b>设问设答类</b>

对领导来说,这样的标题扫一眼就会觉得你写稿子不下功夫,敷衍了事,没动脑筋,要是照这样讲出去岂不是成了能力水平不足,这臭小子难道是应付工作不成,对你意见立马大了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多下点功夫、花点时间把标题制作的亮一些,闪人一些,绝对是四两拨千斤的划算买卖。

这类标题出现不多,很多领导也难以接受,觉得标题“问答”起来显得不够端庄。但石头注意到,媒体新闻报道中经常会使用设问类型的标题,有时候比例还相当高。设问标题好处明显,两个字,“抓人”,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或听众注意,启发思考。

依石头在写作班子的经验来看,标题里一旦出现“重要性”“着力”“抓好”“搞好”“提高”“真抓实干”“有力保证”这类“万能八条”、官言官语就可以判为“俗文”,对读者听众来说,只要一看到听到就难免犯困,觉得这文章不如不看、这讲话听了也白听,效果大打折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