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珍惜在办公室的每一分钟(第3 / 3页)
显然最近她对现状并不满意。她说,特别羡慕一个闺蜜,觉得人家闺蜜特别幸运,家里有实力,人脉广、不差钱,一毕业就给安排进某金融单位供起来。每天九点多到就行,逛逛淘宝、看看小说、照照镜子、打扮打扮,发发呆,熬到下午四点多,拍拍屁股,开着豪车一溜烟闪人了,日子爽到不要不要的。
你是否知道,微积分发明者的桂冠之所以戴在了牛顿而不是莱布尼茨的头上,就是因为牛顿领导的皇家学会做出了这样的认定。他的名垂青史,固然在于他的杰出科学贡献,与此同时,他善于经营,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石头前些天见到一位研究生同学,她刚当妈妈不久,休完产假继续回到一家券商打拼。一边备奶、一边工作,长距离通勤、家庭琐事、工作压力让她显得十分憔悴。
扯远了,稍等,再扯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即使是靠精湛的手艺和技能出类拔萃的那群人,也并非像你想象,或他们自己一直宣称的那样,靠的只是“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认真对待社会关系,一辈子做好人、会做人,对真实的自己、对别人,都有重要的价值。这,大概就是我们用心在办公室历练的最大收获和意义所在。
1.每天空耗八个小时,是幸运的吗
石头觉得不是,找精神寄托还迟到早退?她显然从没想过要融入其中。
前一阵有篇“汪涵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说的是刘涛赴丹麦哥本哈根工作,房间被盗,价值400万元首饰等物品不翼而飞,手足无措的她只好发微博求助。汪涵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致电丹麦驻华大使馆,警方介入调查并追回首饰。文章借此梳理了汪涵在政商娱等界的人脉,结果发现因为他重情重义,体贴关怀的强大人格魅力,和很多大佬成了朋友。
同学琢磨了一下,恍然大悟,是啊,她要是不缺钱,还不如去游山玩水,浪费这时间干啥,而且每天开车上下班也怪累的,难道是想到单位找点精神寄托?
汪涵高明在哪?会做人呗。天天兄弟的小五回韩国服兵役,他能做到私下给小五一张银行卡,帮助小五的妈妈和姐姐在小五入伍期间渡过难关,并叮嘱小五“服完兵役后火速回归”;和普通观众站到玻璃门前,他能做到,拉开门,并没有走进去,而是十分恭敬地侧身在一边,用一种十分沉稳的语气跟观众说:“快进去吧,节目快要开始录制了。”这是怎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功力?!
石头不解,又问:我不懂,大白天的,每天最珍贵的八个小时都待在单位,不缺钱,也不想干,精力耗了,时间花了,却坚守在一件对自己毫无意义——无物质意义、无精神意义的事情上,你把这也当作是一种幸运?
现在可以提问了:是口才好,还是会做人,让汪涵走到现在?到底是哪个因素成就了他?石头甚至觉得,七分做人、三分口才。辩论队能说会道的人多了,汪涵咋只有一个?
同学说:不需要,家里几千万元,不需要她挣钱,而且那单位是个事业单位,工资也不高。
确实,不能否认,有些不世出的天才,不需要做人,不需要理解人际是什么,他们本身就在开创人际的中心和热点,他们只需要独自牛气。比如牛顿,自恃高才,一辈子没有朋友,没结过婚,还跟同时代的科学家虎克、莱布尼茨斗得鸡毛鸭血,还是名垂青史。但,他同时也是人类科学史上若干重要学科的奠基者,一个人横霸了四五个领域,他死的时候,欧洲名流蜂拥伦敦,英国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你行吗?
石头不解,问:不好好上班在那干啥,她单位工资高?她只是想挣工资养活自己?
况且,牛顿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对领导,他还是高度尊重的,对名誉,他也是多多益善的。所以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英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的平民科学家,还当上了英国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