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秘书工作手记 > 三、一个懒人的计算机文件夹整理懒办法

三、一个懒人的计算机文件夹整理懒办法(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分类的细化就意味着层级增多。层级越多,浏览的效率就会越低,所以整个结构最好控制在三级以内。应对的办法就是脑子里应该有根弦,宁愿多增加一些横向的文件夹,也要尽量控制纵向的层级数。

首先,大家应当把待整理的文件分为三个大类:待处理文件、库存文档和参考资料。

<b>按工作内容分</b>

<b>库存文档</b>

比较适合工作事项杂,或者是做综合工作的同志。石头在综合部门的时候,常常要联络全单位80多个部门,文件夹按部门分那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月份,也不现实,文件类型杂七杂八,有议程、有讲话、有通讯录,有调研、有大会、有会见,放到一起相当于没整理。这时最好就根据自身分工的实际,按工作的条块来规划文件系统,分为对外联络、大型活动、重要会议、调研活动、来访接待,等等。

如果你和石头一样把桌面当成收纳区,从实用性和美观程度考虑,桌面尽可能不要放太多快捷方式,同时建议你将最常浏览的一些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发送到桌面。假如你安装了很多软件,那么软件的快捷方式则应使用桌面整理工具管理,比如“Executor”“小Q书桌”“牛牛桌面”“HDshortcutter”,最最常用的软件应固定到任务栏,比如浏览器。

3.层级太多是在给自己挖坑

待处理的好说,前面已经提到,让它们躺在桌面上好了;参考资料也好说,单建个参考资料文件夹,按“基本信息”“数据”“文件模版”等丢进去就好;关键是这个库存文档,占了大头,里面细分要花些心思。石头提供几种横向纵向划分思路。

接下来,三类文件怎么分心里大致有谱了,怎么建文件夹呢?

<b>按部门分</b>

比如什么介绍信的模板啦、证明的模板啦、议程的模板啦、通讯录啦、领导基本信息啦、本单位的重要数据统计啦,等等,三五天时不时就要打开,那就放到专门的参考资料库里,要用了就径直奔去。

比较适合联系工作面比较广的同志。比如某领导在市里分管农业、畜牧、乡镇企业、水利等工作,那么协助这位领导开展工作的办公室同志,电脑里的库存文件也应该按照领导的分管部门划分,农业局相关文件、水利局相关文件,等等,一目了然、互不干扰。

文件放在桌面,这样可以随时警告自己,要尽快地处理,留给自己一个清洁的桌面,而且经常会脑子里已经把一个事忘了,看到待处理的文件,一个激灵马上又想起来了。

很显然,文件系统建立起来后,其实总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的。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大量原本在“收纳区”的文件排队被分配到各个文件夹。

就是最近工作涉及的文件,可能随时会修改变更,也可能随时会有新的议程、讲话、名单等文档进来。这些文件就让它们老实待在“收纳区”好了,晚点再去管它。石头一般就把这类文件直接扔在桌面上,讲究一点的,可以在桌面上建一个“近期文档”的文件夹。

当一个子目录中的文件过多时,你就应该继续往下建立子目录,因为,一个文件夹中如果文件超过100个的话,查找会比较费劲,还是得依靠文件检索工具,这样就有违分类的初衷,必须得往下分类。

<b>待处理文件</b>

其实也是已经处理完的文件,但是和库存文件不同的是,库存文档打开的概率不大了,为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参考资料可能还要频繁调用,最好放在专门的文件夹里,免得在库存资料里翻来翻去耽误时间。

<b>按时间分</b>

<b>参考资料</b>

比较适合做专项工作的同志。比如某位同志在办公室管文字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写稿改稿,那么把稿子按类别分其实意义不大,不如就按照时间线来捋,1月、2月、3月,等等,逻辑也算清楚。

这里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已经结项工作的相关文件。开完的会、定稿的文件等,一般来讲这些文件不会再更新了,但又有保存的必要,这些文件就可以集中整理到库存文件库中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