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德反映人品(第2 / 4页)
石头经常会收到一些手机没存的号码发来的短信。有的是私事,“周日晚上聚聚”。有的是公事,“周一下午两点开碰头会”。有的更像是诈骗,“明天上午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如果事先已经与对方约好参加某个会议或活动,为了怕对方忘记,需要事先再提醒一下,那么提醒时适宜用短信而不要直接拨打电话。你想啊,之前都已经说过,再打电话似乎有不信任对方之嫌。别人会想,怎么,我在你眼里就这么糊涂?这点小事都记不住?还要你反复念叨?发短信就显得非正式、亲切得多,既能达到提醒的目的,又不失分寸,何乐不为。当然,用短信提醒的语气应当委婉,要易于接受,不可生硬。
4.不署名,鬼才晓得你是谁啊
<b>恭维求人煽情时</b>
二是群发短信。即一对多的模式,短信的接收人为多个。如果你有时间精力,一一点明接收人当然更好,这样可以显示你对收信人的格外重视,事实上也有不少人不惜血本的这么干。假如你不想牺牲恋爱时间来编辑短信,选用涵盖面广的称呼也无伤大雅。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等。但千万注意,不能把群发的短信明确到个别嘉宾身上,以免引起其他人的不悦。
至于短信中署名的具体方式,你可以开宗明义,在短信开头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尊敬的刘处长,我是办公室石头,有一个会向您报告。”;可以在短信结尾加上括号标注:“(办公室石头报告,请您知悉)”;也可以在短信结尾简短标注名字,两字“石头”即可。
<b>非工作时间沟通工作时</b>
在办公室工作中,发信人往往代表的是单位,多以单位名义对外交往,所以在发送短信通知时要将单位的名称和个人的职位、姓名描述清楚,以便对方在阅读完短信的时候就能明确发信人是谁、代表谁、是什么层级,了解事情是哪来的、接下来该与谁沟通联系。给短信署名,本质就是帮别人省事,谁会不喜欢一个为自己着想、帮自己省事的人呢?因此,短信的署名是万万不能少的,而绝不是多此一举。
每当在非工作时间接到工作关系的电话,尤其是不是太紧要的事情,石头总会觉得受到了粗鲁的侵犯,感到自己的私人生活受到了打扰,很多同事也和我有同感。如果是领导交代任务也就忍气吞声算了,假如是一般性工作或是不太熟的人下班时间肆无忌惮地来电话,无疑是让人备感烦躁的一件事。
很明显,表明发信人的身份,这是短信编辑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如若缺少,会造成对方的疑惑,给人留下办事不严谨的印象,如果对方比较懒,权当作骚扰不予理会,不闻不问,甚至会耽误事情的进程。所以说,短信署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达到工作目的的必要手段。
记得有一句歌词这么唱,“爱你在心口难开”。人都有羞耻心,恭维、求人、煽情的时候不好意思、唯唯诺诺、结结巴巴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对于脸皮比较薄的人,这几件事尤其困难。要是搁在以前,内向者大概只能暗自神伤了。
短信的称呼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一对一的短信,简单来说,就是发信人与收信人均为一个。这就需要发信人在称呼里直接“点名道姓”,明确对象,如“尊敬的王处长”“尊敬的李主任”等。
现在好了,有了短信,你可以慢慢酝酿情绪,编写短信,想写的有多肉麻就写多肉麻,就当是写情书了,然后只在发出短信的那一瞬间红红脸就行了。
称呼是短信开头对收信人嘉宾的尊称,就如同信件一样,省去称呼,一方面无疑是对人不尊重,同时,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别人的关注。你不写称呼,我怎么知道你在跟谁讲话?从而影响短信效果。所以,在短信一开始就要明确其接收的对象,端端正正地写上称呼。
比如,每每在中午宝贵的午睡时间接到别人打来的电话,石头都恨不得抽那人几耳光才解恨。那么,有事非得在休息时间打扰别人怎么办?和上面一样,如果不是十万火急,发短信吧,这样才能展现出对他人休息的尊重和理解,你放心,如果对方方便打电话,他会很快回过来的。
更奇葩的是遇到重要的节假日,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短信,发短信的人有些是平时绝少联系的,有的人电话号码几经变更,如果不署上自己的名字,对方根本就无从知道谁还在远方悄悄惦记着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太早或太晚,比如早上7点之前,晚上10点以后,最好连短信都不要发。短信虽然骚扰小,但对于24小时不关机的人来说,不必要的“信骚扰”,同样会影响休息。有的手机有短信未读提示,如果不阅读,每隔几分钟就会发出提示音,没办法,人家只能起身查看,所以发短信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每每收到这种短信,石头都会万分纠结,因为你不好意思直接问:您是谁啊?我不知道您是谁啊?万一是领导或者熟人呢,没有存人家的电话号码多不礼貌,于是只好在心里默默把发短信不署名的同志略略问候一下。
<b>反复提醒对方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