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离死别(第1 / 3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李清照奋力写下这些壮怀激烈、金刚怒目的诗篇,怒斥那些贪生怕死的朝廷官员的时候,在她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典型。这个人竟然就是她的夫君赵明诚!
当年新旧党争之时,李清照想要请求公公赵挺之救助自己的父亲,但是赵挺之并未施以援手,于是李清照在诗歌当中直言不讳地指责赵挺之“炙手可热心可寒”。现在,当遭到破家之灾,亡国之痛,李清照又如何能仅用温柔婉约的方式表达?她必定还要来一次直言不讳,要用金刚怒目表达对金人的憎恶,更要用金刚怒目表达对当局者的不满与愤怒!
宋人庄绰《鸡肋编》卷中记载:“时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诗以诋士大夫云:‘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后世皆当为口实矣!”
意思是说,当初赵明诚的妻子李清照亦曾作诗讥讽当朝的士大夫。“南渡衣冠欠王导”中“衣冠”指跟随高宗南来的士大夫。此句李清照用了一个典故——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朝初建的时候,从北方南渡的士大夫们常常在一起饮酒聚会,有一次,大家望着江南山水,不禁想起北方中原风景,于是相对落泪,非常感伤。只有宰相王导拍案而起,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大家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不要像囚牢中的犯人一样悲切对泣,要振作精神,筹谋收复中原失地的宏图大业。
“北来消息少刘琨”中的刘琨与王导同时,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的爱国志士,年轻的时候曾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相约要做出一番事业。西晋王朝被迫南渡之后,他以太原为根据地,在左右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积极抗击北方少数民族,成为晋朝在北方敌后的主要代表与权力象征。
李清照这两句诗的主要意思就是:希望现在跟随宋高宗来到南方的士大夫,不要一味沉浸在丧失国土、亡国亡家的悲痛中,要学习王导,振奋精神,积极准备北伐;而滞留在北方的士大夫更不可放弃收复国土的决心,要学习刘琨奋勇抗战到底的精神。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在大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家破国亡的焦灼与痛苦。李清照在江宁的那段日子,每逢下雪天气,必然登上城楼,远望赋诗,并邀请丈夫唱和。在《临江仙》那首词当中,她感慨自己人老建康城,感慨自己老去无成,对于一个身为江宁知府夫人的贵妇人而言,这样的感慨似是无病呻吟,让人有些不能理解。
但对于秀中有骨、性格鲜明的李清照而言,这样的感慨却完全能够理解。综观前面几章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小女子,不仅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更不仅仅是赵明诚的官太太,而且还是一位爱憎分明、个性独立、不畏权势、富有见识的女中英杰。作为一位战乱时代的弱女子,封建时代的家庭主妇,她当然没有机会、权力走上朝堂,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亲自为国家危难而献言献策,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关心国家的文学家,她却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忧虑,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即是刚刚历经家园被毁,颠沛流离南窜江宁,花费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皆为煨烬”后,李清照这样一位柔弱女子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官夫人的铮铮铁骨!与她相比,那些一味软弱退让,总是梦想通过讲和来维持苟安局面的所谓士大夫岂能不汗颜?
后面两句的意思更加尖锐。“南游”一句是说,宋高宗君臣以及自己一家人仓皇南渡来到江南,感受到的是吴淞江水的寒冷,这里特别提到吴淞江水的寒冷,实际上是在讥讽宋高宗君臣懦弱胆小害怕抗战感到胆寒;“北狩”一句是说,北方宋徽宗、宋钦宗等人此时在金人控制下,也定是生活在易水一样冰冷的环境中,忍受着现实与心灵的双重屈辱与折磨。其实这一句也包含一个鲜明的隐意,那就是如果宋高宗君臣一味的懦弱胆小,那远在金国的宋徽宗父子何时才能回归故国?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则更是遥遥无期了!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样一介女子,不过吟风弄月而已,不过儿女情长而已,殊不知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不仅有婉约之情,更有雄壮之气,不仅有雄壮之气,更有非凡的历史洞察力、鉴别力,正是这种洞察与见识,造就了她的诗词具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呈现出时而豪放锐利、时而典重妍婉的美学风貌。
比如对于著名的悲剧英雄项羽,她也是大加赞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中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这是一首为历史翻案的作品,意思是说,假如项羽当初过了乌江,还有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可能。这两首诗对比起来,李清照的这首诗显然更有一种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在李清照看来,项羽正因为不过江东,慷慨悲壮地直面死亡,方才显示他顶天立地的人格尊严,这比起那些大战一起就缩头缩脑、苟且偷生的部分宋朝官员、将领,真是有天壤之别。显然,李清照就是要借着项羽这个千古大英雄来对照南宋小朝廷,来激励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抗金的队伍当中去。
时局板荡德甫失节
秀中有刚铁骨铮铮
自从靖康之变以来,李清照历经国家覆亡、多年心血皆为煨烬、家园被毁、颠沛流离的创痛,国难家恨的一桩桩巨大变故像鞭子一样剧烈地抽打着李清照的内心,低落愁苦、无法平伏的心情只能借文字宣泄而出。韩愈曾说过,“大凡物有不得其平则鸣”,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心中有不平则鸣,自然就会喊出昂扬之声!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这种不平静的心情与心态,必然会酝酿出具有卓越思想水准与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来!
前面所提到的这首《临江仙》就是这样一首表达不平之鸣的作品。
她说:因为北方金人的铁蹄踏碎了我的家园,才让我不得不流落到南方的建康!才让我平白增添了无穷忧愁!我衰老的不只是容颜,还有我那颗本来安宁、恬静的心!北方金人占据了我的家乡,毁灭了我们多年的收藏,那是我们夫妻俩的生命!琴棋书画、吟风弄月的美好生活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只剩下衰老的身躯、憔悴的心情。还能做什么呢?只能在寒风中默默地凋零罢了!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亡国之人,那花灯再灿烂、雪梅再俏丽,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又何美之有?
不平之鸣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这首《临江仙》就是温柔婉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