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保甲制度,招揽孔明(第3 / 7页)
推荐小说:
保甲制自然也是后世的制度,始创于宋朝,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
现在他们难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混乱无序,亭乡已经不再适用,因而需要一套新制度。
“实则刘元颖治民确实不差,我也知他所想,必是欲熬过今冬,再让你以亭给他送回去!”
“如此倒是方便他日后安置,反倒让先生多受累来!”
“要依我之见,无论本地灾民还是外地灾民,皆当一视同仁。”
“眼下既是难民杂居,便可分而治之,你且安排下去,将亭打散,以户为基准,每户不管人口多寡,推一户长!”
“把十户编为一甲,设一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一保长;保甲之间编号,用以登记造册!”
这种政策本来就不科学,因为古代人烟稀少,有的村寨人口众多,有的人口较少。
若是平常,用亭长制度也能维稳,但赈灾之时,再用亭长制度,那就是祸乱之源。
毕竟灾民之中同样有利益分配,这种时候再以亭分之,就会造成人多的亭力量更强,灾民之间可能会为了水源、食物而私斗。
到了那个时候,官府即便出面,也解不了灾民之间的私怨。
一旦有人振臂高呼,就容易出乱子。
“从今往后,日后不管发放粮食,还是安置房屋,皆以保甲为主。”
“若是每户之间生怨,就让甲长出面,两甲之间生怨,便让保长出面。”
“若有两保私斗之事,我军也溯源惩戒,不至于使民生怨。”
“若有那等作奸犯科之人,可由甲长上报我军处置。”
“如此,日后无论我等招工还是发放物资,都更为方便!”
对于此事,孙乾自有说法,一听便即叹道:
“不瞒军师,实则城外每日皆有私斗之人。”
“在下也知此制不对,奈何事物繁杂,实在无暇顾及!”
“我也知先生之难,并非责备先生!”
秦瑱见状,自是好生安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