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学生活(第2 / 4页)
进门就是卧室,靠窗的是书房,卫生间在中间靠着一面墙,留出了一条窄窄的过道连接卧室和书房。
过道两头都有门,所以就算是有人晚上在书房打游戏到半夜,也不至于影响到室友的休息。
毕竟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的综合类大学,为了学术研究的需要,藏书和各种资料特别丰富。
因而李远方越来越感到考大学的选择没有错。
他一个条目一个条目地分类记着笔记,然后对这个条目的所有解释进行比较,找到每一个自己觉得满意的解释,都要在晚上回到宿舍后做到专门建立的数据库里。
等找完所有的资料后,李远方将对数据库中的所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自己综合出一个最合理的结论,然后才开始编程的工作。
他们宿舍里的六个人有四台电脑,除了赵红辉和张少华外,别的人都有自己的电脑。
李远方认为,大学的前两年是学基础课的时候,既然目前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就好好打基础,多学点东西,顺便把英语的四、六级都给过了算了。
等到开始学专业,凭自己以前在计算机方面的工作经历,再想办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打工项目,为毕业后找工作打点基础。
因此,每天下午李远方都到图书馆去查资料。
他是有目的地去的,复员后,他在网上给自己申请了个两百多兆的个人空间,为了提高访问量,他打算做自己做个趣味的小游戏放在主页上。
按照自己的兴趣,他想做个使用易经算卦的软件,就是根据易经的筮法,用五十根竹签算运程的那种东西。
董文龙是从家里搬过来的旧电脑,他主要用来打游戏,不打游戏或者周末回家时,就给赵红辉用。
苏俊峰和林贵利都是到学校后新买的电脑,苏俊峰经常上网,而林贵利虽然上了计算机系,但他对计算机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张少华在用。
他们三个人的电脑都是台式机,而李远方的则是一台IBM的笔记本。
李远方在部队搞了将近两年的电脑,形成了对电脑特别依赖的习惯,几乎到了一天没有电脑就没法生活的地步,所以考上大学后,姐姐和姐夫送了他一台笔记本,方便他随身携带。
因为是新建的校园,规划得特别好,每个学生宿舍里,除了卧室外,还有一个稍微小点的书房,一个卫生间。
要做这样的一个软件,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首先是易经方面的知识,筮法的原理、每个条目的现代文意义等。
筮法的原理还好说,怎么把易经中特别晦涩难懂的条目解释为和现实生活有关的意思,就很让人费脑筋。
虽说易经这东西中国人研究了两千多年,但正因为研究的人太多,众说纷纭的,让人难以取舍。
李远方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对比历朝历代来的各种研究文献,从中选择自己觉得更贴切些的解释来。
做这件事,如果不是上了现在这个大学,在家里找的话,无论是上网还是到地方的图书馆去,都是没有这里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