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立国之本(第2 / 3页)
耿老师说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到以后的人生道路,这和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相背离的。
另外,在那些公立重点中学里已经不再开的美术、音乐等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功课,育人中学仍然保留着,课外活动也要比别的学校丰富得多。
另外就是投资办学了,教育是当之无愧的立国之本,要想让国家的发展有后劲,必须先把教育办好。
但要想把这两件事做好,所需要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基本上是只有投入没有什么产出,目前他的梅山集团和行星数据都是刚刚起步,无论从资金上还是他个人的精力上,都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李远方打算等到三五年之后,等到两个公司都完全上了轨道,他的个人收入也基本稳定的时候,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进行绿化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切断沙尘暴产生的源头。
如果投资兴办一批以“梅山”为名的学校,就可以使梅山集团本身的文化产业和教育这个文化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果可能的话,连大学都办他一两个。
这些学校,由梅山集团提供运营经费,像以前的公办大学一样连学费都不收,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补助。
李远方的父母都是热心人,金保红一提起,他们就答应尽量帮忙,然后母亲借着再去拿瓶酒的机会把李远方拉到一边,问他道:“远方,你过年回家的时候交给我保管的那些钱现在用不用?”李远方想那卡里只有四十多万,自己现在的资金再怎么紧张也不差这么一点钱,就说:“我不用,妈你是不是想借给金老师?”母亲说:“是的,这么多年的老同事了,再说办学校是积公德做好事,能帮就帮一下忙吧!那我就从你这卡里取出二十万借给他们。”
李远方无所谓地说:“干脆都给他们吧,要是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想点办法!”母亲有些迟疑地说:“要是钱全借给他们了,过两年你找工作结婚怎么办。
等会我问一下老金,如果缺得不多,我们把钱全借给他们也行,如果缺得太多,也不差我们这点钱,借给他们二十万尽点心意就行了。”
果然,一出去母亲就问了金保红现在还差多少钱,金保红喝了一口母亲给他倒上的青梅酒,叹了口气说:“育人中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六百多万,老耿自己只占五十四万,就算别的人不要利息原价卖给我们,也得准备五百五十多万。
但学校的日常开支要钱,高薪聘请那些好一点的老师也要钱,而且我们这种私立中学政府没有拨款,这几年为了打知名度多吸收一些生源,学费又不能收得太高,所以至少还要多准备一两百万的资金放在学校的账上,要想收回这些投资,可能要到五年以后。
这样的话,就可以使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完全上得起大学,真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问起金保红:“金老师,你们打算怎么定位这个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标准呢,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金保红诧异地看着李远方,觉得他好像有些小孩子在说大人话,不过现在正在兴头上,就没有在意李远方的唐突,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升学率是公立的重点中学追求的事情,实际上他们的升学率里面有很大水分。
高二的时候还有四百个学生,但从高三开始就把那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集中到两三个班里重点教育,差点的学生干脆不管,到最后参加高考的可能只有那一百个学生,考上了九十八个,升学率就是百分之九十八。
大部分的学生,连高考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耿老师的想法是给所有的学生参加高考的机会,只要想参加高考,又通过了全省毕业统考的,都让他们去参加,充分尊重所有学生的权利,杜绝因为不让参加考试而在他们心中造成阴影的现象发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一视同仁。
那些有钱人一听说办学校都不愿意投资,银行也不怎么感兴趣,现在我们只有找以前的同事凑钱,我和老耿跑了大半年,到现在只凑了不到三百万,还差一大半。”
李远方对办学校没有什么概念,一直以为动辄好几千万,一听说只要六七百万,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自从有了钱以后,李远方一直在琢磨用什么方式来回报社会,在望河县办土特产公司是一个办法,把梅山镇从一个偏僻小镇建成一个新兴城市也是一个办法,但他最想做的,实际上是另外两件事。
一是投资在三北地区植树造林,他始终认为,王梦遥之死,张利辉的谋杀是一方面,但也和当时的沙尘暴天气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当时天气好点,能见度高一些,对面开来的那辆大货车的司机就来得及提前采取措施,王梦遥很可能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