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成败得失(第1 / 4页)
一般来说,现实生活总是非常平淡的,每个人的生活都相对比较顺利,不像电影电视和小说中说的有那么多的挫折,也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那种坏到极点的反面人物,但是他自己在许多方面实在是太顺利,也太成功了,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人应有的程度。
所以,到后来李远方在事业上越是成功,就越是过得心惊胆战,总是害怕会再发生件什么事作为代价来平衡他的成功。
春节过后,严老把自己为李远方测算的结果告诉了他,李远方的心中稍稍放宽了一些。
当时严老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人要是什么都好,连老天爷都会眼红的,老天爷早晚会给你找点麻烦,让你受点报应,不是报应在你自己的身上,就会报应在你的亲人或者最亲近的那些人身上。
所以人生在世,有得其必有失,俗话说人有三盛六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天爷是不会让一个人占尽所有便宜的。”
那番话是严老第一次见到李远方的时候就跟他说过的,话中大有深意,但当时的李远方正是事业刚刚起步,一切都上了轨道、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时候,根本就没把严老的话放在心上,只当成是一个老古董杞人忧天的迷信说法。
没想才过了几天,严老的话犹在耳,王梦遥就突然出事了。
所以李远方始终认为,王梦遥是为他死的,这不仅因为张利辉对王梦遥下手只是为了向他报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王梦遥的死只是因为他的事业非常顺利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二百二十二章 成败得失第二百二十二章成败得失从郭海林那里只得到一个让自己失望的消息,李远方的情绪比较低落,不过想了一会也就想开了。
然后觉得,自己应该从这件事情中汲取一些教训,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想得那么简单,更不要被以前的成功冲昏头脑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甚至于,他竟然非常高兴自己终于失败了一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李远方总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严老曾经跟他说过,天道是最公平不过的,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非常繁盛的时候,往往要在另外一方面变得特别衰落。
所以每当他想起王梦遥的时候,总是特别心痛、特别内疚。
李远方对《易经》比较有研究,按照他的理解,易经作为“众经之首”,并不像那些外行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本算卦的书,实际上,《易经》是教人怎样修身齐家治天下的。
《易经》通篇所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中庸”二字,而这两个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所宣扬的做人和治国的基本方针,如果有哪个人完全做到了这两个字,就绝对是一个圣人。
《易经》中的理论上应天道,这“中庸”二字就是天道的体现,所以说天道应该不会对哪个人有特别的偏袒。
所以直到王梦遥出事,李远方把严老的话和易经中的天道联系起来,才不得不承认严老的确实很有道理。
要是把人生中的如意事算做正值,不如意事算做负值,把任何两个人放在天平的两端,都是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的。
比如那些通晓天机的卜算高人,一般都是终生贫困潦倒或者身患残疾的。
而那些表面上大富大贵的人,暗地里肯定也都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苦处。
像严老自己,先是幼年丧父,然后有个先天残废的儿子和先天痴呆的女儿,只有最小的那个儿子基本正常,但也只有中人之资,成不了大气候。
后来更是中年丧妻,一个人照顾两个残障的儿女和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小儿子,大半辈子都过得很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