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有如租界(第4 / 4页)
于是有人提出,既然杨洲可以完全作主,是否按照以前的惯例跟杨洲来一些私下交易,让杨洲放宽要求。
杨洲在梅山临走的时候,李远方和宋力忠的交待是,价格问题,不管对方开得多高都可以全盘接受,多花的钱,就算是为国家多捐点款了;但电力公司高层留任的要求,绝对不能接受;与各大电信公司和电力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也要好好斟酌一下,尽量不要受制于人。
但对于杨洲而言,如果他上任后第一次出马只能达到这种最低要求的话,面子上无论如何都是过不去的。
所以一坐在谈判桌上,还没等对方发言,杨洲就提出,被收购后,电力通信原有的员工中,除了那些最基层的普通职工,其他人一律清退,未来的行星电力通信不留一个在老电力通信中当过哪怕最小的小官的人,所有的机关也将一律解散,到时候重新调整产业结构。
电力通信因为起步较晚,后期又停滞不前,规模比起几大电信公司来小得多,但还是有三万多员工,在这些员工中,搞技术和在最基层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只有不到两万人,剩下的一万多人,不是挂着各个头衔的领导就是在机关坐办公室无所事事的人。
按照以前的惯例,一个单位被兼并后,被裁掉的都是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干实事的,那些坐机关和有关系的人,不管体制怎么改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因此,老百姓的怨言就渐渐地少了下来,这届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则比以前上升了一些。
得到主要领导的支持后,五月十九号,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行星数据和电力通信重开谈判,不过这一次,双方都换了人。
代表行星数据出场的是新任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洲,代表电力通信的是国资委等电力通信上级部门的关键人员。
作为电力通信的债权人,各相关银行和电力总公司也都派了够份量的人参加谈判。
电力通信的业务与各大电信、移动通信公司有关联,有许多事情需要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部等国家部委及其下属单位审批和协调,这些单位也派出了相关人员。
杨洲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让他的谈判对手大惊失色,觉得这家伙好像比李远方本人还要难对付。
不过这些人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马上就解释说,按照谈判日程安排,人事问题最后再讨论,还是先谈别的吧!杨洲早知他们会如此,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开始就收购的价格问题跟他们讨价还价起来。
第一天的谈判休会后,对方通过种种途径找到李远方,把杨洲当天在谈判桌上的要求说了出来,问李远方这是不是他本人的意思。
这当然不是李远方的意思,但李远方觉得杨洲的这个要求提得很好,就对那个联系人说:“这段时间我们公司要招聘一批新人,下个月我还要出国访问,所以与电力通信有关的事项,我已经全权委托杨总负责。
我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在三个月内完成任务,至于他用什么方式、什么代价去完成这个任务,向你们提出什么条件,我是不管的,你们还是直接去找杨总吧!”李远方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来,杨洲的谈判对手更是发愁了,要是杨洲执意不改变主意,把那一万多机关人员一刀切掉,他们肯定会承受那些人的关系户的巨大压力。
并购电力通信的谈判本身其实并不麻烦,无非是对现有的资产和债务进行准确核算确定收购价格,另外就是内部职工的走留问题,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双方都提前做了许多,只要行星数据出的价够高,谈起来其实很轻松。
麻烦的是与电力公司和电信、移动通信公司之间的一系列合同,所以整个谈判过程极其繁琐和冗长,从五月十九号一直谈到七月底才基本完成。
那个时候,李远方本人早和宋力忠一起出国访问去了。
杨洲早就过了知天命之年,在以前的大半辈子中,虽说没受过太大的挫折,一直比较顺利,但也没作出过太大的成绩,基本上处于那种不温不火半饥不饱的境地。
被李远方任命为行星数据常务副总裁后,虽然他在行星数据里的地位在李远方、郭海林、董文龙和卢翔贵之下,但因为行星数据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相当于一个虚拟国家,他还是很满意了,决心在这个位置上大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