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红尘有梦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心灰意冷

第四百二十七章 心灰意冷(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与此同时,在世界计算机硬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日本和韩国,还有并不太重要的印尼等东南亚各国,也都在天灾及随后的人祸中不复存在,软件产业大国印度损失惨重。

除了美洲地区和日韩等国外,中国的台湾省和中国大陆有着大量生产硅晶片和电脑上使用的各种芯片的企业,但谁都知道,台湾岛内的大部分这类企业早在一年多前就归行星数据所有,李远方早就把那些企业的生产线全都改造了一遍,专门生产华夏系统所需的各种硬件了,中国大陆上的企业,也老早就成了行星数据的合作企业。

虽然华夏系统因为产能问题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虽然占亚欧非三洲计算机主流的仍然是原来那些软硬件系统,但只要中国政府和李远方想那么做,亚欧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就不得不被迫放弃原来的系统而改用华夏系统。

旧系统已经被天灾人祸破坏得差不多了,想让李远方把生产线改回来为他们生产旧系统所需的硬件产品,以李远方为首的行星数据那帮科学狂人们肯定会开出天价,重建成本比另起炉灶按照华夏系统的要求建一个新的要高得多,还可能因为兼容性问题被摈弃在中国政府和行星数据共同倡导的第四代互联网标准之外,其实是更得不偿失的。

权衡再三,亚欧非各国决定改用华夏系统,并且以灾后重建需要为由向中国政府提出,行星数据应该从国际人道主义出发,以极低廉的价格、最好是免费向他们转让相应的软硬件技术。

重建工作开始后,亚欧非三洲许多幸存的国家都找上门来要求梅山集团按照李远方去年所作出的承诺在世界范围内无偿地公开这些技术。

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为带头人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水稻曾经连年丰收,国内各个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在不进行新的生产的情况下吃上一年半。

但今年上半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天灾,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干扰,灾后持续的低温天气,更是影响了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眼看着即将摆在眼前的歉收局面和大量涌入的各国难民,有不少人都想到,既然梅山集团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将纤维素直接变成乙醇的技术,在将纤维素转化成二糖等人类可以食用的糖类上,也应该有了一定的成果。

如果梅山集团能够将他们原有的技术公开,经过群策群力,应该能加快科研进度,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华夏系统是个以服务器端为主导的网络操作系统,几乎所有的个人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对一个国家来说,仅仅作为行星数据的客户去使用华夏系统终端,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各国提出的技术转让项目,不仅仅是行星数据原来承诺的华夏系统终端技术,而是包括服务器端技术、第四代互联网技术、电力通信技术在内的一揽子项目。

天灾之前,美国的一个半官方机构一直控制着国际域名根服务器,在世界经济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之后,此时突然与美洲地区彻底失去了联系,在利用华夏系统的技术改造完毕之前,亚欧非各国要么各自为政,要么使用行星数据的星星索这个通过特殊的客户端而不需要域名解释的系统与别国联系。

而且,以华夏系统为核心的第四代互联网技术,并不像以前的国际互联网一样是开放对等的关系,而是有着一定主从关系的,比如在使用华夏系统的时候,必须先用星星索号码进行身份识别和登录。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只要他们希望能够继续通过互联网与别国联系,就得成为星星索的注册用户并接受行星数据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一条条规矩。

天灾之后,瘟疫遍地,而世界各地的各种药物都非常短缺,迫于无奈之下,许多人将行星数据和梅山集团共同推出、声明暂时只能进行辅助诊断和保健的“华夏神针”直接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当许多人在实践中检验了“华夏神针”的有效性后,就向行星数据和梅山集团提出,他们应该公开相关技术、让其它企业一起来生产“华夏神针”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华夏神针”仍处于试产试销状态,生产穴位定位系统的,只有梅山本地的那个服装厂一家,“神针小盒”也由位于南京的行星电子独家生产,所以虽然预订数达到了天文数字,李远方并没有打算在试产试销期结束前扩大生产规模。

另外因为这个项目是他和叶黄初次合作的结晶,出于某种非常复杂的感情,李远方从没答应过让那些合作企业来生产这一产品。

华夏系统推出前,占世界计算机主流的是由美国的几家公司为先导的软硬件系统,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由美国的几家公司掌握,最核心的硬件设备,好多都在美洲地区设计生产,目前美洲成了孤岛,亚欧非各国在天灾和人祸中损坏了大量的计算机系统及其配件无法正常使用,好像在突然之间回到了以前的时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