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心流 > 序三 胜利者一无所获

序三 胜利者一无所获(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阳志平

依然是1975年,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给出了一个创新的答案。他是1934年生人,曾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远在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前,他对一个问题颇有兴趣:为什么人们会专心致志,浑然忘我?那时,他还是位年轻的心理学博士,通过对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以及外科医生等角色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心流(Flow)。之后,他在“心流”概念基础上,创建了人类的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理论。当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后,心流自然地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基石。如果说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人类幸福的秘密,那么心流漂亮地回答了:你当下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对于海明威来说,写作是快乐的。1958年,《巴黎评论》采访海明威的第一个问题是:“真动笔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吗?”海明威回答坚定:“非常”。对于海明威来说,写作同样是痛苦的:“对想当作家的人来说,你认为最好的智力训练是什么?”在同一个采访中,海明威回答道:“我说,他应该出去上吊,因为他发现要写好真是无法想象的困难。此后他应该毫不留情地删节,在他的余生里逼着自己尽可能地写好。至少他可以从上吊的故事开始。”

不在空虚中胜利,就在空虚中败退。海明威留给读者一个难解的时代谜题。在1975年国际笔会上,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时代流行空虚感——一种对生命存在无从把握的感觉。如果说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弗洛伊德——人是由无意识支配的动物,如果说人们不再相信阿德勒——活着就是不断摆脱自卑感追求优越的过程,为什么当人们意识到人不是由无意识支配的动物,人不是自卑的动物之后,反而会陷入深深的空虚感之中呢?幸福的真相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快乐不快乐,你我只是说着。作为“迷失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告诉我们:人生也是空虚。但在那虚无的人生中,会有一间干净明亮温暖的小酒馆。它来自感官之乐、思维之乐、人际之乐、工作之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那里,你,邀请你的影子,外加月亮,且打来二两心流,酌言尝之。

在书中,海明威大写特写空虚:“有些人生活着,但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他知道一切都是空虚、空虚、空虚。我们的空虚就在空虚之中,空虚是你的名字,空虚是你的国度;你是空虚中的空虚,就像空虚本来就出在空虚中一样。”海明威嘲讽地望着空虚的人类。这一年,海明威三十四岁。之后他并没有如同人们期望的那样,创造力下降,而是用一部又一部佳作证明了自己。十九年过后,在他五十三岁时,写出了巅峰之作《老人与海》,并在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惋惜的是,海明威在荣获诺奖七年后,自杀了结一生。

阳志平

激情后是空虚,大战后催生反思。1933年,海明威出版震撼文坛的作品《胜利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 Nothing)。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光明是山峦、海洋、森林、阳光;黑暗是战争、冰山、饥荒、寒冷。海明威站在半明半暗的门口,带着读者张望人性干净明亮之处。同时代的人以为,《胜利者一无所获》见证了海明威创造力下滑,因为此书与他上一本刚刚大卖的《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类似,都是质疑人类战争赢家通吃的逻辑。海明威认为战争胜利者丢失了人类最美好的那些事物:爱、善良、洁净、次序等,胜利者一无所获。

2017年8月

(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a id="note1n" href="#note1">[1]</a> 安杰拉·达克沃思.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M].安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编者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