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严嵩与张居正 > 廉政风暴

廉政风暴(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海瑞的弹劾几乎与他在任上的改革同步进行,而且同样出手极重,攻势凌厉。给事中舒化的奏章还算客气,说海瑞早年以风节称著,不失鲠直之臣,但政令乖谬,恐非人情。戴凤翔的攻击就要猛烈得多,指控海瑞包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这三顶帽子扣下来,如果不是因为海瑞清廉到无可挑剔,简直就要算颠覆罪了。<sup><a id="noteref_18" href="#footnote_18">[18]</a></sup>

那么,又该如之何呢?

朝廷的态度十分审慎。隆庆四年正月十四日,内阁传达皇帝批复:海瑞节用爱人,勤政任怨,留抚地方如故。但到二月二十五日,就下令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改派他人巡抚应天十府了。消息传出,境内民众号哭于道。这些卑微的小民当然回天无力,只好将他的画像供在家里。<sup><a id="noteref_19" href="#footnote_19">[19]</a></sup>

这时徐阶已经退休,也很给海瑞面子,不但退田,还造册呈上。海瑞看了却哭笑不得,因为徐阶只是象征性地退了些许,很明显地是想敷衍了事,蒙混过关。

然而就在海瑞等待交接的时候,朝廷又突然宣布南京本有户部,因此总督南京粮储一职其实多余,应予裁革。这就明摆着是要让海瑞没有着落了。于是海瑞愤而辞官,自己跑回海南老家,而且一去就是十五年。<sup><a id="noteref_20" href="#footnote_20">[20]</a></sup>

徐阶的回应,却是托首辅李春芳写信疏通。

然而对于此事,海瑞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君子爱人以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他改正错误,挽回影响。事实上只要民田一退,民愤便可平息,闲言碎语也可以消弥。因此海瑞给徐阶写信:最近查阅退田名册,更加感到阁老的盛德出人意表。可惜退数不多,希望再加清理为幸。<sup><a id="noteref_16" href="#footnote_16">[16]</a></sup>

海瑞依然苦口婆心。他回信说,存翁(徐阶号存斋)为小人蒙蔽,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如今民风刁险,退田如不过半,只怕对他自己不利。何况以区区半产,换来百年之后的安宁,岂不划算,何必要因小失大呢?<sup><a id="noteref_17" href="#footnote_17">[17]</a></sup>

海瑞不能以怨报德。

显然,海瑞是想维护徐阶的,只是不肯牺牲原则。或许在他看来,坚持原则才是最好的维护。想想也是,徐阶既然号称名相,难道愿意背着“为富不仁”的千古骂名?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由于数代没有分家,因此家族成员多达数千。占有土地的数字也很吓人,数十万亩。这就很难说是他的家人诚实劳动所得,理应退还原主。海瑞既然在他的《督抚条约》中宣称,本院执法一视同仁,退田运动也不管对方是阁老还是尚书,当然不能对徐阶破例。<sup><a id="noteref_14" href="#footnote_14">[14]</a></sup>

当然,海瑞也并没有就这样一走了之。他给内阁大臣写了封辩驳信,满腔悲愤地说:人情世态,天下事亦止是如此而已矣,能有成乎?母子天性,熙熙山林,舍此不为而日与群小较量是非,万求一济,何益!何益!<sup><a id="noteref_21" href="#footnote_21">[21]</a></sup>

徐阶的话并不好听,但是管用,而且“主圣则臣直”也实际上肯定了海瑞,只不过要先拍嘉靖的马屁,非如此不能将其从那暴君的虎口中救出。不难想象,当时徐阶如果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十个海瑞也得粉身碎骨。

据说,徐阶勉强接受了海瑞带有强迫性的要求,但海瑞也把文官集团得罪了个干净。要知道,明不是宋。宋代文官的待遇极高,也能与皇帝共治天下,所以王安石他们才会以天下为己任。明的天下却是朱家的,官员的俸禄也低。如果没有额外的好处,除了海瑞,谁又肯来做这赔本生意?

嘉靖这才打消要杀海瑞的念头。

海瑞,却眼看就要断了大家的财路。

海瑞多少有些纠结。他倒不畏权贵,徐阶却对他有救命之恩。徐阶在嘉靖怒不可遏时密奏说:海瑞之言的狂悖众所周知,动机则无非沽名钓誉,所以杀他反倒是成全。更何况他敢于直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圣明。圣度如天如地,自然也无所不容。唯其能容所难容者,才足见所容之大。<sup><a id="noteref_15" href="#footnote_15">[15]</a></su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