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严嵩与张居正 > 不换父母

不换父母(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后来严嵩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这办法。

但可以肯定,他们并不满足,因为兴献夫妻现在还只是兴献帝后,前面没有“皇”字。所以那两人还要折腾,直到鸠占鹊巢的目标完全实现,朝廷里也不再有反对派。

嘉靖闻讯,在宫中号啕大哭。

当然,多年以后他们如愿以偿:兴献王不但终于被尊为皇帝,而且还有了“睿宗”的庙号。当然,也许是为了显示公平,朱棣的庙号也由太宗升格为成祖。<sup><a id="noteref_10" href="#footnote_10">[10]</a></sup>

然后,不肯走了。

这是嘉靖十七年九月的事。

消息传出,最高兴的人是新皇帝的亲祖母。

杨廷和等人先让一步,同意尊嘉靖生父生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祖母为皇太后,只不过要以尊奉张太后懿旨的名义发布。嘉靖也同意以孝宗为皇考,即去世的父皇;同意尊张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和兴献后称本生父母。只不过,陛下的让步拖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嘉靖元年的元月。<sup><a id="noteref_7" href="#footnote_7">[7]</a></sup>

老太太姓邵,原本是宪宗的贵妃。儿子封兴献王,她不能够跟着去安陆,便在宫中朝思暮想。没想到年事已高而且双目失明以后,亲孙子回京当了皇帝。大喜过望的她,竟把孙儿揽在怀里从头到脚摸了一遍,一直摸到脚后跟。<sup><a id="noteref_8" href="#footnote_8">[8]</a></sup>

妥协,成为唯一选择。

兴献王妃也基本满意,下令启程。

杨廷和等人却明显低估了这位王妃的能耐和能量,以及嘉靖母子捍卫亲情和血统的决心,仍然按照王妃的规格待遇为那位“圣上之母”草拟进宫的程序。皇帝理所当然地驳回了这些程序,同时下令锦衣卫准备母后仪仗。兴献王妃则在通州愤怒地表示,绝不可以把她的儿子让给别人。

如此结果,也有种种原因。

这个女人不寻常。嘉靖离开安陆向她辞行时,曾经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她却镇定地说:我儿任重道远,到了北京不要轻易说话。因此嘉靖进京非常低调,所到之处一律谢绝诸王的招待和有司的贡奉,还严令下属不得扰民。<sup><a id="noteref_5" href="#footnote_5">[5]</a></sup>

首先,作为皇帝,嘉靖任性而又倔强。他最痛恨的就是臣下劝阻,劝阻者都没有好下场。而且越是有人劝阻,他越是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跟这样的人讲道理,不但徒费口舌,甚至可能火上浇油,还不如先顺着他。等到时过境迁他自己想明白后悔了,再搭个梯子让他下台不迟。

兴献王妃的座船却到了通州。

惶惧理所当然。事实上从汉代以来,孝治天下就是帝国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来源之一。如果由于内阁不肯让步,害得皇帝陛下不能尽孝,杨廷和他们将成为历史罪人。

十月初四,她从大明门中门进宫。<sup><a id="noteref_9" href="#footnote_9">[9]</a></sup>

结果是:群臣惶惧。<sup><a id="noteref_6" href="#footnote_6">[6]</a></sup>

母子重逢是何情状,正史没有记载。

十五岁的小皇帝甚至采取了一个断然措施。他来到后宫求见张太后,明确表示愿意避位奉母归藩。也就是说,为了尽孝宁可回安陆去,大明皇帝这个职位你们爱谁给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