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严嵩与张居正 > 艰难改革

艰难改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反对当然因为牵涉到利益。前面说过,明代官员的俸禄非常之少,维持起码的体面都很困难。这就需要上上下下都达成默契:地方官对豪强的偷税漏税睁眼闭眼,京官则接受地方官的孝敬,等于分成。如此这般,粮赋岂能收足?

<a href="#noteref_16">[16]</a>见《明史·职官志三》。

即便如此,也引起轩然大波。

<a href="#noteref_17">[17]</a>所引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三《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严格地说,这只是技术性改良,不是制度性改革。而且万历皇帝的批复也留有余地:未完之事如果是紧要的,可以另立期限。不紧要的历史遗留问题,免除不计。<sup><a id="noteref_17" href="#footnote_17">[17]</a></sup>

这种新的税赋制度并非张居正的发明,早在嘉靖十年便已试行。简单地说,就是将国家对土地征收的田赋、无偿使用劳动力的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全部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所以叫“一条鞭法”。

那么,真相如何?

于是,一条鞭法被推上了议事日程。

<a href="#noteref_12">[12]</a>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一《请停取银两疏》。

考成法则坚定不移地得到实施,而且卓有成效。最能让所有人不再说三道四的是:改革五年之后,京师国库的存粮竟是隆庆元年的三倍,完全兑现了张居正夸下的海口:考成一事,行之数年,自可不加赋而上用足。<sup><a id="noteref_19" href="#footnote_19">[19]</a></sup>

<a href="#noteref_18">[18]</a>被万历下旨痛打的官员叫傅应祯,皇帝的话见《明神宗实录》卷四十五,其他人的结局请参看樊树志《万历皇帝传》。

这就叫: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

<a href="#noteref_19">[19]</a>以上请参看樊树志《万历皇帝传》及其所引日本学者研究成果,张居正的话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十《答山东抚院李渐庵言吏治河漕》。

<a href="#noteref_13">[13]</a>所引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三《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当然,抗议被强行压了下去。万历三年十二月,十三岁的皇帝甚至这样下旨处分反对派:着锦衣卫拿送镇抚司好生打着问了来说!结果,是他们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惨,以至于若干年后人们提起来,还咬牙切齿,义愤填膺。<sup><a id="noteref_18" href="#footnote_18">[18]</a></sup>

<a href="#noteref_14">[14]</a>请查看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所收的阎步克《帝国开端时期的官僚政治制度》一文。

其实就算满朝清官,张居正也是得罪人的。明代官员的选拔主要靠科举,而科举只考八股文,不考执行力。考成法却不看学历看能力,这让做惯了官样文章的情何以堪?

<a href="#noteref_15">[15]</a>所引见《张文忠公全集》卷三《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