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严嵩与张居正 > 高拱被逐

高拱被逐(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小皇帝说:先生为父皇寝陵,辛苦受热。

只有跪在旁边的张居正,将面如死灰汗流浃背全身瘫软的前首辅扶了起来,又让两个小官架走。实际上,这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正是他和冯保的杰作。当然,他们也是被逼出来的。两天前,高拱已经草拟了皇帝的批文,又发动言官弹劾冯保,还故意将副本在内阁公布。罪名之严重,是冯保目中无君,竟敢在新皇帝即位时站在御座之上。<sup><a id="noteref_55" href="#footnote_55">[55]</a></sup>

张居正赶紧叩首谢恩。

那么,还有谁敢帮高拱求情呢?

小皇帝说: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

心高气傲的高拱,第二天就坐了辆驴车出宣武门,途中竟然被锦衣卫的缇骑轮番追赶。这样狼狈不堪地走到良乡真空寺,张居正申请的驿站交通批文也到了。高拱仍然耿耿于怀,用河南家乡话说:这个人真是又做师婆又做鬼!<sup><a id="noteref_58" href="#footnote_58">[58]</a></sup>

他们两人,已经回不到从前。

平心而论,这件事张居正做得还是真心实意,哪怕只是出于内疚。高拱也接受了安排,改乘驿车回家乡。万历六年张居正回江陵葬父路过新郑,两人见面,又老又病的高拱竟放声大哭。当年七月二日,高拱在家中去世,留下《病榻遗言》四卷,从自己的角度回顾了那段历史。此书在后世广为流传,重塑了张居正的形象,也留下许多疑团。<sup><a id="noteref_59" href="#footnote_59">[59]</a></sup>

张居正却还要惺惺作态,与另一位阁臣联名上书,恳请两宫和皇帝收回成命,甚至表示愿意与高拱同进退。这当然不会被批准,反倒被警告不得官官相护,有负国家。张居正又向高拱表示,要为他申请驿站交通的特权。高拱听了一声冷笑:阁老就不怕再来“护党负国”的训斥吗?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高拱如遭雷击,半天说不出话来,也无法辩驳。因为这是以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和皇帝圣旨名义发布的,等于是终审判决。何况两宫和皇帝还训斥了群臣:你们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sup><a id="noteref_54" href="#footnote_54">[54]</a></sup>

张居正说: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方今国家要务,唯在遵守祖制,不必纷更。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又君道所先,乞圣明留意。

会极门外,鸦雀无声。

明神宗定陵陪葬品,1956年出土,现藏定陵博物馆。

结果,便有了母子三人的联署下旨。

高拱出京后,另一位同僚惊恐而死,张居正成了唯一的阁臣。六月十九日,皇帝在云门台单独召见了他。当时他正因为覆视先帝陵墓中暑生病,在家休息。清晨接到圣旨立即匆忙赶来,陛下却已经在宝座上等他。

计策很快就有了。隆庆驾崩后,高拱曾失声痛哭:十岁的太子,如何治天下?这原本是忧国之言,冯保在宫中转述时却变成了:十岁的孩子,怎么能做人主?这话不但让皇后和贵妃大吃一惊,就连那小皇帝也勃然变色。<sup><a id="noteref_57" href="#footnote_57">[57]</a></sup>

张居正照例向皇帝行礼。

冯保魂飞魄散,张居正却要他将计就计。<sup><a id="noteref_56" href="#footnote_56">[56]</a></su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