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张居正(第2 / 3页)
<a href="#noteref_40">[40]</a>以上见《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一。
冯保一声断喝:谁是幕后指使?说!
<a href="#noteref_41">[41]</a>见樊树志《万历皇帝传》所引。
究问是当然的,因为谁都会怀疑有幕后指使,但是交给冯保主管的东厂却无法让人放心。实际上,按照流行已久的说法,张居正暗中与冯保合谋,要栽赃高拱,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得逞。更可笑的是,当左都御史葛守礼、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和东厂提督冯保三堂会审时,照例要先挨板子的王大臣竟大呼冤枉:原说许我富贵的,为什么打我?
<a href="#noteref_42">[42]</a>见《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一及《万历邸钞》万历十年壬午卷。
实际上,早在抄家令颁布之时,就有许多官员挺身而出表示反对,其中竟不乏当年被张居正排挤的人。这种正义感谁都不能忽略,物伤其类更是人之常情。因此在首辅申时行等人的劝说下,万历总算高抬贵手,给张居正的老母亲留下生活所需,但对抄没的张家财产毫不放松。他甚至不厌其烦地详细交代处理方式,连门前的石兽和牌坊都不放过。
此案十分可疑。至少,即便张居正和冯保当真起了陷害高拱的心思,他们也不会把事情做得那么蠢。事实上,万历产生兴趣,是因为南京兵部郎中陈希美以此弹劾冯保,理由也并非冯保和张居正栽赃高拱。相反,他直接指控冯保就是王大臣的幕后指使。这当然罪大恶极,皇帝也才传旨:此事如何这每(么)就了?查原问官与冯保质对。
最后的结论是:张居正污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念效劳有年,免于开棺戮尸云云。这是万历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皇帝的批示,里面看不到哪怕一丁点君臣师生之情。<sup><a id="noteref_51" href="#footnote_51">[51]</a></sup>
冯保无奈,只好将王大臣永远变成哑巴。<sup><a id="noteref_44" href="#footnote_44">[44]</a></sup>
一代名臣,竟以免于开棺而盖棺。
皇帝下旨:拿送东厂究问。
<a href="#noteref_43">[43]</a>此事起因于南京兵部郎中陈希美的奏疏。万历十一年二月,陈希美上疏,首论冯保于万历元年正月“乃潜引一男子王大臣,白昼挟刃,直至乾清宫门”行刺,“王大臣既已伏诛,而保系首祸之人,乃夤缘漏网”,因此“恳乞圣明,亟加诛戮”。见《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万历疏钞》卷二十陈希美《罪人既得天讨难容恳乞圣明亟加诛戮以绝乱萌以安宗社疏》。
王大臣答:你教我说的,我又怎么会认识他老人家?
全面评价张居正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不少记录者带着自己的主观偏见,以至于史实的真伪都难以鉴别,学术界对此也众说纷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张居正是失败的。他殚精竭虑,严防死守,生怕稍有闪失,真心诚意希望陛下成为尧舜之君,结果却是适得其反。那个孩子在被扼杀了所有童趣之后,连起码的同情心也都没有了。
冯保气急败坏:那你怎么说是高阁老?
这是一个悲剧。
王大臣瞪着眼睛回答:就是你,还问什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