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严嵩与张居正 > 冰火两重天

冰火两重天(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话毕,两个人都哭。

不过,最邪乎的还是夺情。

直到张居正退出,还听见皇帝对旁边的太监说:我有好些话要与先生说。见他悲伤,我亦哽咽,说不得了。

事实上这对君臣兼师生的关系,可谓鱼水。尽管皇帝对臣僚可以直呼其名,万历却不管人前人后,都恭敬地以“先生”或“元辅张先生”称之。万历二年五月八日,皇帝甚至亲手调制辣面请老师服用,还要在场的次辅陪吃,原因则是听说张居正偶患腹痛,而热辣之食可以治疗。<sup><a id="noteref_6" href="#footnote_6">[6]</a></sup>

这可真是情深意切。

但,张居正虽然可以在职,却不能不葬父。这件事拖到了次年三月,元辅张先生终于在十一日向皇帝辞行。实际上头天皇帝已经派太监送去路费,也传达了“以朕为念,方是大孝”的意思,但见了张居正还是说:先生近前来些!

描绘明人徐显卿丧父,宾客前来吊唁的场景。图册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居正便走到御座前。

如此这般地相持十八天后,折中方案出笼:张居正居家服丧七七四十九天,仍到内阁办公。上班时青衣角带,归府后戴孝披麻,同时辞去俸禄。这点损失后来都由皇帝的各种赏赐补了回来,所得远远超过了他的薪水。那些反对派则被痛打一顿发配边疆,成为不知何时就会引爆的炸弹。<sup><a id="noteref_7" href="#footnote_7">[7]</a></sup>

万历帝恋恋不舍地说:先生到家事毕,即望速来。国家事重,先生去了,朕何所依托?

这样的对话,很是不少。

六月十五日,葬父已毕的张居正抵达京郊。皇帝不但派司礼监太监在真空寺接风,而且传达了这样的旨意:张先生如果在中午之前进城,那就即刻召见。如果在午后,那就请先生回府歇息。毕竟,天热路长,远来辛苦。

小皇帝点头:是的。<sup><a id="noteref_5" href="#footnote_5">[5]</a></sup>

如此,又堪称体贴入微。

明神宗定陵出土。万历皇帝专用酒壶,以黄金铸成,壶身点缀宝石。现藏定陵博物馆。

于是,车轮战开始。张居正不断上书请求丁忧,万历帝不断下旨夺情,反对派则坚持不懈地轮番抗议。他们的文件在内阁和宫中来回传递,还要送到午门廊房抄写,结果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各种舆论沸沸扬扬。

张居正叩首谢恩,又唠唠叨叨交代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希望皇帝注意饮食起居,多加保重。然后又表示,自己穿着孝服,不便向两宫皇太后辞行,请皇上转奏。

依据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张居正也不愿意离岗,因为他的改革刚刚开始。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在与冯保事先商定了“夺情”之计后,才申请丁忧的。但即便如此,作为首辅的张居正也不能公然破坏制度。那些反对他的人,则有理由发起攻击。因为帝国一贯宣称孝治天下,一个辅臣,如果竟不能履行孝子的基本职责,凭什么说他是忠诚可靠的?

皇帝说:知道了。长途保重,到家勿过哀。

万历五年九月十三日,张居正的父亲在江陵去世。按照当时的制度,张居正必须从听到噩耗的二十五日开始,停止工作二十七个月,叫丁忧。这时皇帝虽然已经十五岁,还是觉得离不开张居正,便立即下旨不予批准。这样做虽然违背伦理和法制,却又是皇帝的特权。也就是说,至尊天子有权为了国家利益,剥夺臣僚丁忧服丧之情,所以叫夺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