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1367 >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久前,关振铎气若游丝,在病床上紧握着骆督察的手,奋力地吐出这句话。

<i>□目前香港员警职级由低至高分别为:警员、警长(警长、警署警长)、督察(见习督察、督察、高级督察、总督察)、警司(警司、高级警司、总警司)、处长(助理处长、高级助理处长、副处长、警务处长)。警员及警长合称每「员佐级」警务人员、警司和处长合称为「员警、委级」警务人员。</i>

损害警队形象最深的,是个别事件中,警员执法时有双重标准之嫌。警队有「政治中立」的原则,面对所有情况都应该一视同仁,秉公办理,但当冲突涉及一些亲政府组织,警员似是受到掣肘,失去往常高效率的办案能力。有人言之凿凿地宣称,在香港强权已经压倒公义,香港员警沦为政权的鹰犬,纵容政府包庇的组织,执法偏颇,单纯为政治服务。

经过多年相处,骆小明待关振铎如父亲,对他的脾性更是一清二楚。警队同僚替关振铎起过好些浑号,像「破案机器」、「天眼」,「神探」等等,但骆小明觉得最贴切的,是已去世的师母—亦即是关振铎的妻子—的一句。

骆督察以前听到这些批评,他都会一一反驳。可是,如今连他自己也怀疑这说法是否真实,他再也无法义正词地主张警方绝对中立,站在市民的一方,不偏不倚地执法,警队里抱着打工心态的同僚愈来愈多,他们忘掉了这份职业神圣的本质,只单纯地执行上级的指令,跟以劳力换取薪水的一般工人毫无分别。

「小明,跟嫌犯打心理战就像赌扑克,你要让对方弄错你的底牌——你明明拿一对A,就要让对方以为你只有2、3点凑不成牌型的杂牌;你眼看没胜算嘛,却要装腔作势加注,令对方以为你胜券在握,只有这样子,犯人才会露出破绽。」关振铎曾这样对骆小明说过,就像父亲教导孩子,关振铎把他破案的诀窍倾囊相受授。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说法,不时传进骆督察的耳朵。骆督察一九八五年投考员警,是因为对员警这「身份」有一份憧憬,在他眼中,员警是除暴安良、维持正义的神圣工作。但对不少新入职的后辈来说,员警不是「身份」,只是「职业」,「嫉恶如仇」、「警恶惩奸」不过是纸上谈兵,不求把工作做好,但求把工作做完,保持良好的考评纪录,尽快晋升至安逸高薪的职位,安然待到退休,领取优渥的退休金和长俸□。当这种心态愈普遍,警队便在不知不觉间失去特质,大众亦渐渐察觉,员警形象逐年下跌。

<i>□香港六、七○年代贪污风气猖獗,政府于一九七四年成立廉政公署,调查各界的贪污案件。一九七七年调查「油麻地果栏案」时,发现涉及上百名警务人员,导致警队与廉署发生正面冲突。最后由港督颁布局部特赦令方能平患。</i>

<i>□一九六七年香港亲中共的左派在文化大革命影响下,发起对抗香港政府的暴动,从罢工示威演变至放置炸弹、枪战甚至暗杀,事件持续了六个月,称为「六七暴动」。事件中共有五十一人死亡,八百多人受伤,更有无辜市民被土制炸弹炸死,包括一对只有有八岁与四岁的姊弟。</i>

如今,这位人物行将就木,他曾经参与建立的警队形象,亦似乎在不知不觉间崩解——在二○一三年的今天,香港员警的光环业已褪色。

精明干练,特立独行、锱铢必较……就是这样的一个怪人。经历了六○年代的左派暴动□、熬过七○年代的警廉风波□、对付过八零年代的凶悍歹徒、目睹过九○年代的主权移交、见证过○○年代的社会转变,数十年间默默地侦破了上百宗案子,暗地里为香港警队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在殖民地时代,香港员警曾因为尽忠职守而获英女王颁予「皇家」的称号,七○年代末肃清贪污贿赂后,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优秀执法部队,有效率地遏止香港的犯罪活动,以保护市民为己任,获得社会各阶层支援,确立了公正无私,诚实可靠的专业形象。虽然警队里偶有害群之马,身为警务人员却涉及严重的案件,可是大部分市民会认同这些只是个别事件,并不影响对香港员警的观感。

虽然关警司只正式当了骆小明的上司半年,但他在退休后以合约形式担任警方的顾问,他有更多的机会指点小明这位年龄相差二十二岁的后辈。对没有子嗣的关振铎来说,对方就像自己的儿子。

<i>□员警退休后,除了退休金外,每月仍会发薪水,直至亡故。因为是「长期俸禄」,故称为「长俸」。</i>

<i>□CIB:Criminal Intergence Bureau.</i>

「小明……就、就算市民讨厌我们、就算上级要我们干违心的事、就算腹背受敌……别忘了员警的本分和使命……作正确的决定……」

关警司在退休前担任总部刑事情报科B组主管。简称CIB□的刑事情报科是警方的中央情报机关,负责搜集、分析和研究各区的犯罪情报,再联同其他部门策划行动。如果说CIB是警方的大脑,当中的b组就是负责推理的前额叶,把收到的资讯分析、组合,从蛛丝马迹找出旁人无法看清的事实,关振铎从一九八九年开始统领这个核心小组,成为情报科的灵魂人物;而在他退休的一九九七年,当时仍是探员的骆小明调职情报科B组,成为关警司的「关门弟子」。

在广东话中,「度叔」是斤斤计较、吝啬守财的人的戏称,而碰巧「铎」和「度」同音。骆小明想起多年前听到师母说出这句双关语,不由得露出微笑。

真正影响市民对警方观感的,是政治事件。

<i>□粤语俚语,指事事算尽的人。</i>

在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政治议题逐年升温。价值观的差异,渐渐从政治上的对立扩展至社会上的矛盾。社会运动,示威游行转趋激烈,首当其冲的便是前线警员。近年,警方多次奉命以强硬手段对付示威者,指派负责严重罪案的重案组调查社运分子并进行拘捕,于是社会上冒出质疑警方的声音—而这声音愈来愈获得本来不抱立场的中间派市民认同。

「他根本就是『算死草□』,叫他『度叔』还差不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