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悉达多 > 乔达摩

乔达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愿他们遵循法义,实现宏愿!我无权论断他人的生活!唯独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做出判断。我必须选择,必须放弃。我们沙门寻求弃绝于‘我’,哦,世尊。假如我皈依于您,哦,世尊,我担忧我的‘我’只是表面地、虚假地获得安宁,得到解脱。而事实上,我的‘我’却仍在生存、壮大。因为,我会将法义,我的后来者,我对您的爱,以及僧团当作我。”

佛陀缄默前行,陷于沉思。他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又仿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佛陀安详肃静地前行,带着隐约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他严格依照规范,同他的徒众着一致的僧衣,迈同样的步履。只是他的面庞,他的步态,他安然低垂的眼帘,宁和垂下的手臂,乃至他手上的每根指头都流露和平,彰显完善。他无欲满足,无所模仿。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在不容进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

乔达摩似笑非笑,他的明澈安如磐石。他善意地凝视这位陌生人且以一种隐微的神情同他道别。

乔文达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着僧衣的僧人,他看上去和其他僧人别无二致。旋即,乔文达也认出了他:此人便是佛陀。于是他们跟随他,打量他。

“你很聪明,哦,沙门。”世尊道,“你能言善道,我的朋友。要提防不要太过聪明!”

悉达多道:“世尊佛陀,您的法义令我钦佩。它清晰无瑕,证据确凿;您将世界以一条充满因果的永恒的链,一条从未有过任何瑕疵的链,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从未如此清晰,从未如此不可辩驳地被呈示出来。婆罗门如若聆听您的法义,看到这个完满融通的世界,这个无瑕、清澈如水晶、不依赖偶然、不决于诸神的世界,必定心潮澎湃。无论世界是善是恶,无论生命自身是苦是乐——这或许悬而未决,也并非最为本质——但是世界的统一,所有事件的休戚相关,大小事物席卷于同一潮流中,起源于同一起源,遵循同一生成及灭亡的律法,已从您完满的宣讲中得到阐明。哦,功德圆满的佛陀,只是,在您的法义中,在统一、逻辑完善的万物中却存在一个断裂之处。这一小小的缝隙让这个统一的世界呈现出些许陌生、些许新奇;呈现出些许迥异于从前,且无法被证实的东西:那就是您的超世拔俗,获得解脱的法义。这个小漏洞,这个小断裂,让永恒统一的世界法则变得破碎,失去效力。但愿您能宽恕我所提出的异议。”

夜幕降临,酷热消歇,祗园中的人们活跃起来,聚集在一处聆听佛陀宣法。这时,他们听见佛陀的声音。那声音美满,安宁,平和。他论苦谛<sup><a id="s4" href="#f4">[4]</a></sup>,苦之缘起及其灭往何处去。他平静的论述安详清晰。苦乃人生实相,但离苦之道业已被发觉,跟随佛陀即可脱离苦海。

乔达摩安静地听着,纹丝未动。这位功德圆满的觉者以慈蔼、谦和而清晰的声音道:“你聆听了法义。哦,婆罗门之子,难得你深深地思索法义。你在法义中发现了一个漏洞,一个缺口。愿你能继续深入地思考。但是你这勤勉之人,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你从我处所听之法义并非我之辩辞。它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它另有他图;它的宗旨乃是济拔苦难。这就是乔达摩的法义,别无其他。”

两人默默跟随佛陀进城又返回。他们决定当天禁食。他们看见乔达摩还至本处,看见他走入弟子中用饭——他所食之少,连鸟儿都无法果腹——看见他步入芒果树的阴影中。

“哦,世尊佛陀,但愿您不怪罪我。”青年人道,“我并非为争辩与您交谈。您所言极是,辩辞微不足道。请容我再说:我未曾有刹那怀疑过您。未曾有刹那怀疑过您是佛陀,您已功德圆满。您已抵达无数婆罗门及婆罗门之子求索之巅峰。您已超拔死亡。您通过探索,求道,通过深观,禅修,通过认知,彻悟而非通过法义修成正果!——这就是我的想法,哦,世尊,没人能通过法义得到解脱!哦,世尊佛陀,您从未以言辞或法义宣讲您在证觉成道之际所发生的事!世尊佛陀的法义多教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在明晰又可敬的法义中不包含世尊的历程,那个您独自超越众生的秘密。这就是我在聆听法义时思考和认识的。这就是我为何要继续我的求道之路——并非去寻找更好的法义,我知道它并不存在——而是为摆脱所有圣贤及法义,独自去实现我的目标,或者去幻灭。我将常常怀想今天,哦,世尊佛陀,我将怀想此刻,这个我亲眼见到圣人的时刻。”

“看!”悉达多轻声对乔文达道,“此人就是佛陀。”

佛陀缓步离去。他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永远镌刻在悉达多的记忆中。“这般目光和微笑我从未见过;如此行走、端坐之人我从未见过。”他想,“惟愿我也有这般目光及微笑,能如此行走及端坐。如此自由、神圣、隐晦,又如此坦率。如孩童,又饱含秘密。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无疑,我也将潜入自己之最深处探寻。”

悉达多没有作答。他对法义全无好奇。他不相信法义能带给他新知。他和乔文达一样,已经一再从多方渠道获取佛陀法义的宗旨。他仅仅专心致志地观察乔达摩的头部,他的肩膀,双足,他垂下的双手。他看上去仿佛每个指关节处都写满法义,都在言说,在吐纳,在散发真理的光辉。这个人,佛陀,周身上下乃至手指都是真的。这个人是神圣的。悉达多从未如此敬重过一个人,从未如此爱慕过一个人。

佛陀安静地低垂眼帘,他那玄妙莫测的面庞散溢着彻底的安宁。“愿你的思索,”至尊悠然道,“愿你的思索无误。愿你实现目标!但请告诉我:你可见到我的僧团?那些皈依法义的我的众多弟兄?你是否认为,陌生的沙门,你是否认为,放弃法义,回到极尽声色的世俗生活对他们更有益处?”

“今天,我们将聆听至尊亲口宣法。”乔文达道。

“这样的念头我从未有过!”悉达多高声道。

乔达摩就这样穿过城邑乞食。两位沙门从他完满的安详中认出他,从他寂静的仪态中认出他。从他的全无所慕、浑然天成、无所烦劳中认出他。在他的周身,唯独充盈光明与和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