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悉达多 >

唵(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伤口仍久久灼痛。悉达多见到携儿带女的船客总不免羡慕,哀怨:“为何我不拥有这万千人拥有的幸福?即便恶人、窃贼、强盗,也有爱他们、他们爱的孩子,为何独我没有?”他就这样简单地、毫无理智地哀怨着,和世人一模一样。

悉达多怀着深深的喜悦与诚挚目送他远去。他步伐平和,浑身满是华彩,满是光明。

他记起年轻时曾如何迫使父亲答应他出门苦修,如何同父亲告别,如何离家,之后又再未回去。难道父亲不是为他受苦,如同他现在为儿子受苦?难道父亲不是再没见到儿子,早已孤零零地死去?这难道不是一幕奇异又荒谬的谐剧?不是一场宿命的轮回?

此刻,悉达多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他的痛苦已然止息,他的脸上盛放喜悦。他认知了完满,赞同事件之河,赞同生活的奔流,满是同情,满是喜悦,顺流而行,融入统一。

这天,伤口又灼痛得厉害。悉达多被渴望折磨。他毅然渡河登岸,进城寻子。正值旱季的河水轻柔涌动,水声却有些奇特:它在笑!它的确在笑。它清脆响亮地嘲笑着老船夫。悉达多停下脚步,俯身贴近水面倾听。他看见平静的水面上倒映出他的脸,这张脸似乎让他记起遗忘的往事。他沉思片刻,继而发觉这张脸跟一张他熟悉、热爱又敬畏的脸十分相似。那是他父亲的脸,那个婆罗门的脸。

瓦稣迪瓦起身,注视悉达多的眼睛,看到他眼中闪耀着认知的欢乐。他轻抚他的肩膀,谨慎而温柔地说道:“我在等候这一时刻,亲爱的,现在它终于来临。让我走吧,我已等候良久,我已做了太久的船夫。现在已结束。祝福你,茅屋,河水;祝福你,悉达多!”

可伤口依然灼痛。悉达多苦苦思念着儿子。他耽于爱和柔情,任凭痛苦吞噬,体验一切爱的痴愚。这火焰无法自行熄灭。

悉达多向辞行者深深鞠躬。

一种认知逐渐在悉达多头脑中壮大,成熟。究竟什么是智慧?什么是他的目标?不过是在生命中的每个瞬间,能圆融统一地思考,能感受并融入这种统一的灵魂的准备,一种能力,一种秘密的艺术。这种认知在悉达多头脑中繁盛,又反映在瓦稣迪瓦苍老的童颜上:和谐、喜悦、统一,对永恒圆融世界的学识。

“我早已知道。”他轻声道,“你要去林中?”

如今,他待人比从前少了聪明、傲慢,多了亲切、好奇、关心。如今,他见到那些常客——孩童般的世人,商人、兵士、妇人,不再感到陌生:他理解他们。理解并同情他们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他感同身受。尽管他已近乎完人,只承受着最后的伤痛,却视世人如兄弟。他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母亲对孩子盲目的爱,父亲痴愚盲目地为独子骄傲,卖弄风情的年轻女人盲目狂野地追求珠宝和男人猎艳的目光——对现在的悉达多来说,所有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他在他们的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之物和梵天。他在他们盲目的忠诚、盲目的强悍和坚韧中看到可爱和可敬之处。世人和学者、思想者相比应有尽有,除了唯一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时常,悉达多甚至怀疑自觉的价值被高估,或许它只是思想者的天真。思想者只是思想的孩童般的世人而已。其他方面,世人和智者不仅不相上下,反而时常考虑得更深远。就如同动物在必要时强劲决绝的作为,往往胜于人类。

“我要去林中,去融入统一。”瓦稣迪瓦光芒四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