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者哈尔 克莱门特(第1 / 2页)
克莱门特考虑了所有可能涉及的因素,从符合逻辑的角度思考了这个设定。于是就有了这篇《阻碍》,这是他发表的第二篇作品,也是心灵感应题材的经典之作。如果你想写一篇利用心灵感应征服世界的故事,那你应该先读一读它。
他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1942年的《惊奇科幻故事》上,当时他年仅二十岁。在接下来的近四十年中,他笔耕不辍,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界的重要作家。但有一个人不认同这一事实。
或者思考一下,在没有心灵感应的情况下,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目前,借助控制论和新的研究手段,人类已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了解大脑在各个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早在1947年,克莱门特就已经花了大量精力思考它了,在他看来,人们忽略了一个小问题——这就是《答案》讲的故事(顺便一提,现在科学家们依旧在忽略这一问题)。
克莱门特在小说中对科学合理性的尊重是他科学观的完整体现。1922年出生的他,在科幻杂志刚刚起步的时代就爱上了科幻小说。几乎同时,他也爱上了天文学,并将这种热爱保持了一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一名飞行员入伍服役,战后又重返校园拿到了理学学位。之后,他成了一名科学教师。从此以后他诲人不倦,将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科学方法的逻辑传授给了有幸上过他的课的学生们。多年以来,他经常在科幻大会上发表演讲,在这些演讲中,他让真正的科学和现实的太空探索比听众们读过的小说还要有趣。
不要因为以上内容就以为克莱门特的想象力跟计算机程序一样死板。在他的作品中,也会出现生活在太阳表面或者地壳之中的智慧生物。但是我觉得这些故事没有我选出来的有趣,所以并没有出现在这本书里。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克莱门特的很多短篇作品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其中大多故事都是关于解决问题的。克莱门特做出设定,给出科学事实,也就是说给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全部线索,而结局处,他笔下的人物将这些线索连缀到一起,将问题解决。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如果有聪明的读者没有因为对这个故事太过着迷而一口气读完,并认为有必要花点时间自己去想,很可能也会想到解决的办法。
除了硬科幻,我能想到的号称逻辑完全合理的唯一一类作品就是老式的侦探小说,也就是会在结局之前写着“现在,你已经得到了解决案件的全部线索,你能推导出凶手是谁吗?”的书。其中不多的几部作品确实做到了逻辑严密,但大多数不过是“号称”而已。
本书中的《宇航服防尘指南》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典型。作品中,两个人在月球上遇到了带静电的月尘的问题。月尘粘在透明的面罩上,经常遮挡视野。很明显,他们想要把月尘擦掉,但是擦拭会带来更多的静电。
虽然克莱门特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执着于对合理性的坚持,但他的作品质量却并未因此而降低,反而可能还有所提高。但动笔之前坚持故事的方方面面必须具备合理性,这一点则限制了他作品的数量。当然,这也可能因为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虽然其他有固定工作的作家在同样的时间里也许能创作更多的作品,但很少有人能够获得与他媲美的成就。
故事到了这里就给出了所有的事实,这些事实就是简单而基础的物理学规律。那他们该如何通过利用这些造成问题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呢想知道的话就去读读这篇故事吧!因为这是克莱门特的故事,所以你读之前就知道一开始的解决方案肯定会合乎逻辑地失败。
如今,克莱门特被公认为硬科幻大师。他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保证作品主体完全基于科学合理性的前提下创作幻想小说。正如他所说的,这种合理性唯一的漏洞就是超光速旅行,但为了让人类顺利前往其他世界,引入超光速旅行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它并没在克莱门特的故事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有一段时间,一些作家会从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想把它们融入科幻小说,于是催生了几篇不错的作品。彼得·菲利普斯<sup><a id="back_note_2" href="#note_2">[2]</a></sup>甚至在作品中利用科学原理解释了鬼的存在,但更多的作品并不尽如人意。
《火环》则把重点放在生物学上——克莱门特的其他作品大多涉及的是物理和化学知识。外星生物学的引入,又是一个利用已知科学原理创作科幻小说的突破之举。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克莱门特最棒的一部作品,虽然它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不过在这类故事泛滥之前,哈尔·克莱门特就想到了吸血鬼的传说。为了获得永生,吸血鬼需要吸食受害人的血液。初看,这个传说毫无科学和逻辑可言,吸血鬼只是早年间对某种贫血病的一种迷信解释。
《逼近临界》为我们创造了一颗拥有复杂大气系统的星球,这颗星球的大气结构涉及大量物理、化学知识。这就要求生活在上面的外星人要有特殊的设定,从而能够适应这奇异的环境。但这次,克莱门特抛弃了传统写法,让外星人被一个名叫费金的地球机器人收养,为了拯救一艘失事的飞船,他们只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这颗星球的情况。
这算得上相当有逻辑了——用自己的方法将自己划入某一类人,这非常合理。他并不在意别人是否同意这种分类方法,除非别人的观点足够合理,他不会接受其他人的任何观点。
一篇克莱门特的小说可能就是为了指出一些在科幻作品中经常被忽视,但事后却会觉得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他曾跟我解释过这一点:“作家是靠写作为生的人。而我靠教书为生,所以我不是作家。”
科幻文学发展早期,“心灵感应能力”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考虑到故事发展,人类不可能去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理解和学习外星人的语言,如果外星人有心灵感应能力,就会极大地推进故事的发展,而为了方便叙事,这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作家们都开始带着外星人有心灵感应的可能性进行构思。比如,一个具有心灵感应能力的种族可以将他们的命令直接输入人类大脑,并借此轻而易举地统治地球,对吧?
这个人就是克莱门特本人。他从不把自己称为科幻作家,起码不算是重要的科幻作家,他觉得自己仅仅是一名幸运的科幻迷。大多数出席科幻大会的作家出去吃饭时都会叫上作家同行,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聊聊写作,但克莱门特呢,他总是被一大群科幻迷围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