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不可预测(第1 / 1页)
应该这样理解:人常常不理性,但不理性行为一旦被识别,这种识别就成了新的知识,就会被其他人理性地运用。席勒说股市里人会“过度反应”或“惯性行动”。当然如此。问题是,惯性行动止于何处,而过度反应又从何开始,在现实中是很难提前预测的;而只要它们变得可以预测,这种预测就会马上成为“可得的信息”并为人所用。如果大跌之后会出现过度下跌是一种可重复观察的现象,那马上就有人以此知识来牟利,而资产价格也就能马上反映这种新的认识。
2015年4月14日
除非你总能在新消息出现后的几毫秒内就抢先收悉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估,否则你不可能准确预测任何一种资产——包括股票——的未来价格。
观念一变,价格就变。从事物变化,到观念变化,再到价格变化,间隔可以是极短的。如果人们忽然相信果子能治病,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马上上升,用不着等到果子长成;如果果树被台风吹倒,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会立即下跌,而不会等到收成的时候才下跌。
事物发展有规律,我们也能逐渐认识一些规律,但我们无法预知新的知识。可以预知的知识,就不再是新知识。哲学家波普尔爵士(Sir Karl Popper)在其名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中有过经典的推断:只要知识是增长的,那就必定有部分知识是我们明天才知道而今天不知道的,那既然社会发展是受我们的知识影响的,那么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界的发展)就是不可预测的。同样道理,既然总有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预知的,那么由知识所决定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也就不可预知。
2013年9月18日下午2点整,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继续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注入货币。这一决定引起了黄金价格的上涨。有意思的是,但凡华盛顿传出的消息,要经2毫秒才能到达较近的纽约,而要经过7毫秒才能到达较远的芝加哥。但这一次,在芝加哥有价值8亿美元的期货合同,比纽约提前了5—7毫秒率先入场。联邦储备金因此成立了特别小组调查消息泄露的可能。
这是两个并行而独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个是观念世界,人们时刻在形成、比较、交换和修正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源现值的变化。价格不属于前者,而只属于后者。不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价格的变动,而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决定了价格的变动;不是说事物发展是没有规律的,而是说认识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人们对信息的攫取是不遗余力的。阿尔钦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是兰德公司(RAND)雇用的第一位经济学家。当时兰德公司内部,人们好奇氢弹是用哪种金属制造的,而锂、铍、钍和其他金属都有可能。这可是军事秘密!阿尔钦于是跑去看了一下生产这几种金属的企业的股价,发现只有一家工厂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2—3美元暴涨到了13美元。阿尔钦写了篇叫《股市露天机》(The Stock Market Speaks)的文章,在兰德公司内部传阅。上级旋即要求他收回。隔了几个月,氢弹试爆成功,那家工厂的股价也稳了下来。
耐用品的现值,取决于人们对其未来效用的预期。一棵果树,如果将来每年都能结果子,那么人们认为这些果子有多大现值,果树就有多大的现值。请注意,不是能结多少果子,果树就有多大现值;而是人们认为将来结出的果子有多大价值,果树就有多大现值。而且,也不是果树的真实产量决定果树的现值,而是人们预期的产量的现值,决定了果树的现值。简而言之,耐用品的现值完全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主观估计上,主观估计发生变化,耐用品的现值就发生变化。
逐利的动机,驱使人们咀嚼所有信息。经济学家法马(Eu-gene Fama)就因为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es),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法马认为,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该资产的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1)去研究价格的历史对预测股价没有帮助,(2)去研究公开信息对预测股价可能也没有帮助,而(3)即使寻找内幕信息对预测股价也还是没有帮助。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是,所有的消息其实都早被泄露和消化了。
商品或资源分为易耗品和耐用品两大类。鸡蛋一口就吃了,算易耗品;油画不能一口吃了,得花时间才能欣赏,是耐用品。以此类推,果树、房屋、汽车、外语能力乃至家长养育的子女,由于一概须在时间流逝中发挥功能,所以都是耐用品。
同年共享该奖的另外一位经济学家席勒(Robert Shiller)的研究结论似乎相反:他指出资产的价格波动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现象;也就是说,价格并非总是反映资产价值的客观而准确的指标。有些人开玩笑说,诺奖评审委员会由于无法分辨两人的观点孰对孰错,所以就把诺奖同时颁给他们。但实际上,只要仔细考虑,就能看出两人的观点并无对立之处。
股价是否可以预测?研究股价的历史变化,是否有助于推测其未来变化?这是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说研究历史对预测未来一点帮助都没有,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学问?我们之所以研究学问,归根结蒂是相信现象背后存在规律的缘故。但是,如果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历史就有助于预测股票的未来价格,那经济学家早就成为亿万富豪了,怎么还会在学校里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