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品茗之道(第3 / 4页)
“哦,还有道家、佛家之说,说来听听。”子清真人捋须笑道!
唐莹道:“自隋唐以来,随着佛教的鼎盛,僧人嗜茶之风也随之大盛,唐《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皆出于寺院。
佛家之茶讲究‘茶禅一味’,品其苦味,悟其妙谛。有四谛之说,其一曰:苦!佛家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参禅即是想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以求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以茶对佛法,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家也主静,坐禅时调心、调身、调食、调息等,还有佛家的‘戒、定、慧’三说,也皆是以静为本。佛家禅宗便是从‘静’而来。”
“呵呵,莹儿对佛法竟然如此精通,贫道怎地不知呢?”自清真人又打岔,笑吟吟的道。
而今大宋朝更盛,不论儒、道、僧、尼,官、商、民,就是皇帝也非常喜好此道……”
“恩,不错,不光他皇帝小儿喜欢,贫道也是喜欢的要命呀。”子清真人打岔道,一边说,一边捋着雪白的胡须。
唐莹微微一笑,道:“真人若不是喜欢此道,以您闲云野鹤的性格,岂能在扬州无声无息的呆上二十年。”
“唉,怕是如今快要离开了。”子清真人突然叹息道。
唐莹一楞,还未开口,就听独孤师道:“为何,难道老夫有什么地方得罪了真人。”
“真人取笑莹儿了,佛法一道博大精深,莹儿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自清真人捋这胡须,道:“呵呵,莹儿谦虚了,……那后面其二呢,说来让贫道听听。”
唐莹秀眉一竖,痒怒,嗔道:“莹儿本想说完,真人老是打断,现在又催莹儿……”
“呵呵呵,莹儿难得有一副小女儿姿态哦!”自清真人立时笑道。
独孤师一脸淡笑,没有言语。倒是楚天蓝有些惊讶,也没想到一直恬静端庄的‘茶仙子’也会有如此娇弱姿态,顿时两眼发直。
子清真人哈哈一笑,道:“说你槽老头子看不开,你还不服,你我都一把年纪了,难道不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么,贫道离开昆仑都开三十年了,昆仑派已经该我那倔师弟和那群窝囊弟子弄的乱七八糟的,该回去看看了……再说,莹儿也金盆洗手,留在扬州也是无趣,便乘还能活几年,去拜访拜访故人。”
“可是……真人走了,莹儿怎么办呀?莹儿命可是您救的。”唐莹突然问道。
子清真人叹息道:“唉,以前飞儿在,贫道以为你们天生一对,不曾想到你们二人最后弄到这步田地……不过,莹儿放心,这个贫道自有安排!”说着,停了一下,接着道:“好了,好......
了,不说这个,莹儿继续讲……”
唐莹微微点点头,淡淡的一笑,道:“茶道还分佛家之茶和道家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