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上前线(第1 / 2页)
原来,当哈凡冬带着军粮回到西川宗力的军中后,西川宗力大怒,这掺了沙子的大米叫军队怎么吃!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哈凡冬在西川宗力面前大说叶秋的坏话,说他是故意想要大元帅打败仗,好趁机帮西川宗天夺权。
西川宗力哪能吃这个哑巴亏,西川宗天这种做法实在太不顾大局了,以前无论西川宗力和西川宗天斗得多么厉害,两人都不曾在粮食上打过坏脑筋,西川宗天此次的做法根本就是以牺牲国家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地,征汉失败受害最大的还是西川国朝廷。
西川宗力这次下了决心,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他没有再写信和叶秋理论,他心知跟这种臭无赖说理也说不通,而是直接给他老爸撒改写信,让他老爸想办法叫叶秋也上前线来,看这个小子到了前线还嚣张不嚣张,只要到了前线,一切可就都得听自己的了。
叶秋大喜,立即叫人把火枪送来。他一见这火枪,很有些失望,这枪外形虽然和现代的手枪有些相似,可实在也太大了,也太沉了,足足有四斤多重,比个斧头都沉。而且全是手工制造,看样子也不能大批量生产。这枪每次只能打一颗子弹,打完后又要重新填弹上药,所幸的是,子弹是夹在一个小槽中的,就算枪管向下子弹也不会掉下来,只要一打火石引燃火绒就能发射,可惜只能打二十丈的距离。
叶秋叹了口气,想提高生产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万事开头难,慢慢来吧。
李侍郎也知道叶秋定然不会满意,为了弥补火枪带给莫大将军的不快,他和手下们又发明了几种利器,分别叫做火药箭和突火枪,这火药箭其实就是在平常的箭上安了个纸做的火药筒,象大号的炮仗,点燃后把箭射出去,火药筒就会在敌阵中炸开,起到杀伤效果;突火枪则是用巨竹做炮身,里面填药装弹,李侍郎管里面的铁弹叫“子窠”,其实也就是铁炮的竹筒版。这两样东西虽然简单,可在当时可真称得上军中利器了,无论西川兵还是汉兵都没有这样的装备。
叶秋指着竹筒上的铁丝笑道:“你终于做出铁丝啦!虽然不太标准,但也可以叫做‘铁做的丝’。”
李侍郎陪笑道:“叶大将军,您说的东西下官连听都没听过,做的不好,请大将军体谅。”
叶秋道:“已经挺好的啦!我也不能太不知足。来人哪,赏广备攻城作的官员们一百两西川子。李老兄,这金子你可以多分点儿。”
李侍郎连声称谢,表示一定大量生产火药箭和突火枪,让叶秋的军队都配上这种武器。叶秋拍着他的肩膀大大夸奖他忠心能干,李侍郎受宠若惊,直觉得打出生起到现在从没如此荣耀过。
就在叶秋梦想着自己的军队可以横扫天下的时候,西川国朝廷给他下来了一道圣旨,让他领兵南下,支援西川宗力攻打大临。
叶秋大吃一惊,火枪还没造好哪,自己的军队还没本事开仗必胜呢,就这样上前线,后果可不堪设想啊!他马上送了那颁旨来的钦差大笔的金银,想探听一下为什么要让他上前线,那钦差得了好处便将朝中已不是秘密的秘密说给了叶秋听。
叶秋听了这个秘密后气得差点吐血,他一直以都元帅西川宗天为靠山,以为这个都元帅就已经是朝中最有实力的人了,万没成想,西川宗力的靠山可比都元帅硬得太多了,那就是他的父亲权相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