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丈夫之志!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丈夫之志!(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以此推算,高祖创先汉之基,大王复后汉之业,光武之汉可称前汉也,传国至今宗庙焚毁,祭祀已断,无以再奉宗庙与社稷,陈留王更为董贼弑君所立。”

“大王不如让我等大臣先行议事,待定下如何处理陈留王之事,再率军收复长安,拜谒长陵如何?”

荀攸轻轻一揖,恭而有礼的向汉王建言道。

却让其余掾吏闻之,不禁脸色微变,紧接着立刻变得脸色红润。

荀公达这是决定直接把光武一脉给定性了,而且还是号召天下人参与此事。

族叔又在书信中称赞玄德公与高祖、光武略同,不来便悔之晚矣。

于是一路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至平原,一到青州就觉得此处非同凡响,必有英雄也,他便果断投于玄德公麾下。

颍川士族常戏称:二荀有重定天下之功,但没有汉王器重,引为肱骨,又哪来的二荀。

自从他领重任治理河雒以来,便尽心竭诚,殚精毕力,以报汉王之恩。

“大王,奉孝所言极是,但还有一件事情尤为重要。”

以大王如今的威望,再加上玉玺与金刀之谶,恐怕已经能将陈留王给废黜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大家等了这么久,不就等着这一天吗?

鲁肃思索片刻,立马站出来,拱手说道:“大王之功,已不下于光武矣,昔日光武平定河北,便登坛以正号位。”

“如今张鲁请降,我军攻打关中的名头,已然削弱了几分,不如攻关中长安之前,先行两事,一是将传国玺之事,布告天下。”

“二则是趁着汉中归降之势,召精通东观汉记之名士,大议重修汉记之事。”

“高祖所创之汉,以军功分田地,尽迁各郡豪族于京都,此乃先汉也。光武所复之汉,不以功而分田,不可迁豪族于京,当与高祖之汉异同也。”

“大王奋起,拨乱世而反正,重申军律,乃承高祖之业,平定天下也。”

“此亦不同于光武之汉,大王亦脉承中山靖王,为孝景皇帝之子,孝文皇帝之孙,太祖高皇帝之三世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