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宦 > 第三十九章 当年旧交

第三十九章 当年旧交(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年房升甫任大同巡抚时,曾经携家眷前往,孙某也曾随行。”孙承宗把当年的旧事说给唐旭和钱谦益两人听:“彼时焦垣可巧是大同卫里一名千户,常常在巡抚衙门里来往,也请我吃过几回酒。近些年来,也有过几封书信。”

“稍后回去,我便修书一封,等你到帐下时带给焦将军去看。”孙承宗转过头来,对着唐旭说道:“兴许不能免了你这回的差事,可是保你一时平安尚可。”

“这些时日里,我和钱大人在京中再为你周旋一二,想来再转回京中并不是什么难事。”

“依孙某看,怕是至少要走上一遭。”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所谓军令如山,绝非儿戏,若是近贤明日不至军中,只怕当下便会成为待罪之身。”

“在下曾是听说,男儿当怀报国之志,如今辽东正是危急,在下若是从中能出几分力,未必不是幸事。”,听了孙承宗的话,虽然多少有些失落,可是也在唐旭的预料之中。

况且,唐旭自认,若论对辽东事态的掌握程度,只怕就连努尔哈赤本人也未必比得过自己。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辽东这盘乱局里,自己也许能作为一匹黑马杀出也未可知。

“你能这般想,自然是好事。”孙承宗颇有些赞赏了点了点头,“只不过国家养士,绝不是只为了上阵厮杀,报效国家,也并不只在军阵上见。”

“听你适才所说。”孙承宗再沉吟片刻,“这一回你去辽东,是随在大同卫游击将军焦垣帐下?”

如今若是唐旭离去,凭自己和孙承宗两人,倒也未必编撰不出来,可是却难保能做到尽善尽美。若是做不到尽善尽美,编之又有何用。

既然事已至此,唐旭也不再隐瞒,略整一下思路,便从莫家的事情和倚翠阁外的遭遇开始,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给两人听。

“这分明就是公报私仇。”唐旭刚及说完,钱谦益已是勃然大怒:“以公事为名,行挟私之举。”

“好一出釜底抽薪之术。”孙承宗虽不如钱谦益这般激动,可是把唐旭所说的事情在脑海里转了几圈之后,觉得可信,也是忍不住冷笑一声:“如今近贤你既是过了恩考,想要脱离军籍也只在举手之间,于是便乘你尚未脱籍之时,先行使出手段来。”

“这等穷凶极恶之人,岂是能做一卫的主官。”钱谦益忿忿接过话来,“孙大人,你我何不参他一本。天子亲卫,岂是能交到这等人的手上。”

“正是。”唐旭点了点头。

“那此事兴许就有几分转机了。”孙承宗的脸上,顿时也展开几丝笑言。

“孙大人与那焦垣有旧?”钱谦益当下也是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当年孙某中进士前,曾经在升甫公家中做过几年西席,钱大人想来也是知道。”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

“曾是听说过几回。”钱谦益点头回道。

“有子如此,此人的品行如何自然可知。”虽然唐旭直接说姜鲲鹏的并不多,说的大多倒只是姜平,可是孙承宗和钱谦益两人的智商都是不低,岂能想不到其中的幕后。

况且如今这年头,士林中人虽然背后多少也会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对表面上的德行要求却是更高。不需要其他理由,纵然只是为官无德,或者是养子不教,都可以作为参奏弹劾的理由。

“你若是上疏,我倒也愿一同具名。”孙承宗又沉吟片刻,方才是继续开口说道:“只不过,近贤明日里就要赴军中听命,我等无论是上疏参奏,还是托人说项,只怕十天半月间,都未必能有回应。”

钱谦益一阵默然无语,孙承宗说的话虽然让人有些扫兴,可是确实也是实情。只不过真要等上十天半月,只怕唐旭人都已经到辽阳了,想要再捞回来,又要多费工夫。

“难不成,近贤这回非去不可了?”钱谦益看上去有几分沮丧。身为翰林院编修,对辽东如今的局势自然要比寻常人更清楚几分。虽然未必说就是虎狼之地,可是若说没有凶险也不可能。即使撇开这部《句读录》不说,钱谦益自认与唐旭还有几分私交,如果唐旭在辽东有什么意外,也绝非自己所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