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宦 > 第九十七章 珍奇特产

第九十七章 珍奇特产(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请唐大人随我去顺天府里一行。”,毕懋康终于也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事不宜迟,毕大人请。”,虽然知道自己还有没审结的桩案子在顺天府里面,但是眼下唐旭也再顾不得什么避嫌之类的事了。

在如今的大明朝,煤炭已经不算什么稀罕物品,京城里也多有积存,这一点唐旭是知道的。

可是唐旭同样也知道,京城里的煤炭,向来大多是山西和北直隶本地所产。既然这煤精乃是抚顺独一无二的特产,那又怎么会出现在京城的草场里面?

要知道,如今已经是万历四十八年,早在一年多前,抚顺就已经落入到了别人的手上。而且从抚顺运输煤炭到京城,路程上千里迢迢,花销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远不如直接从山西和北直隶运来方便节约。

难道是自己记忆里的这段说明有问题?还是究竟哪里有些不对?唐旭的心里,冒出一个巨大的问号。

“毕大人可知晓,这墨玉向来哪里出产最多?”,既然唐旭自己想不明白,倒不如问问看似更懂行的毕懋康。他既然能认得出墨玉,想来兴许也能知道更多。

“若依我看,那块大些的,约莫能值二两银钱,其余那三四块分量居中的,约莫值八九钱银子,其余的只是二三钱银子的价罢了。”,毕懋康见唐旭居然真的和一群小孩子一本书的谈价格,还要拉着自己来估价,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我这里有六两银子,把你们手上的玉石尽数买下可好?”,唐旭按照毕懋康所说的价格,在心里略微估算了下。

众孩童互相对视了一眼,又是一阵点头,双方算是成交。唐旭拿出银钱,把十来块墨玉换到手中,孩童们接过银子,都是欢呼一声,片刻间就一起没了踪影,不知道上哪戏耍还是瓜分去了。

“唐大人果然有君子之节,童叟无欺。”毕懋康一直在看着唐旭,见唐大人果然分文不少的付了价钱,不知怎么的,目光里似乎忽得带上了几分另样的神色:“此物在玉石里虽算不得上品,可是据说却有辟邪的功效,唐大人拿了回去,寻匠人做几尊兽雕置于屋内,兴许可保平安。”

“多谢毕大人指教。”,唐旭呵呵笑了几声,吩咐手下的杂役将买到的玉石收起来。又抬头望了一眼眼前的明智草场,寻思着自己要不要也进去寻找一番,说不定也能摸出几块烧剩下的墨玉。

“毕某学识浅薄,所知不多。”,毕懋康也略微想了一下:“据说此物以辽东抚顺一地出产最多,此外河南的南阳府也有少许。”

辽东抚顺?毕懋康话刚说完,心里突然也是跟着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和唐旭对视一眼。

河南虽然和北直隶接壤,可是南阳府却在河南的最南,从路程上说,几乎不比抚顺到京城近多少。换句话来说,在如今这个年头的运输条件下,在京城的草场里,发现的无论是抚顺还是南阳来的煤炭,其实都是件不大正常的事情,英国约克郡海岸在如今更是提也不用去提。

“毕大人,在下请速速提审草场吏员黄文振等人。”,唐旭终于找到了让自己心里不安的源头。

虽然五城兵马司有缉拿巡查之职,可是明智草场却是顺天府辖下,黄文振等人毕竟也不是盗匪。所以在毕懋康赶到之后,唐旭就已经将拿到的一干有渎职嫌疑的草场吏员移交了过去。

可是再看看身边的毕懋康和一众东城司里的兵将,又觉得多少有些不体面,只好作罢。在脑海里翻开和玉石有些联系的记忆,想看看这墨玉究竟是什么来历。

只是刚刚略想了片刻,忽得眉头又是一皱。

墨玉,又名煤精。质地坚硬,结构细腻,色泽黑而发亮,材质略轻。刚才自己买下的那几件东西,很明显都符合这些特征。如今这个时代,还没有能用塑料或者压缩石料来冒充的本事,所以应该是假不了。

可是真正吸引住唐旭的,却是这段文字说明的下一句:历史上的主要产地为,中国的抚顺西和英国约克郡海岸。

抚顺西露天煤矿?忽然间,唐旭又是猛的一动,像是想到了一些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