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宦 > 第286章 国之命脉

第286章 国之命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次弘封教举事,虽说起初参与的大部分都是教徒,可是其中混杂的地痞无赖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便是雁过也要拔根毛下来,更别说眼前这条流金淌银般的大运河了。

偏偏来往的客商也不是傻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至于路过的漕运官船,这些贼寇们是断断也不会放过的。

如此一来,一时间这条大运河便几近于无,朝廷的赋税兵员,必然大受波及。

“两位大人的意思,是想让唐某领军平叛?”,兴许是不想再和陈道亨多绕圈子,唐旭直接开门见山。

“领军鏖战,我齐鲁境内倒还有几个可用之人。”,陈道亨绕了半天,差点把自己也给绕进去,如今听唐旭说的直爽,反倒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大人尊贵,只需居中调度便可。”

几乎只是一夜之间,滕县,邹县两座县城便相继陷于贼手。

接下来还会不会有,唐旭不知道,因为这段历史已经变得让唐旭根本无法按照书本去对照了。

在原来那段历史上,王好贤一直都呆在北直隶,可如今他却在山东,之前还抽空去了趟京城,试着问候了一回朱常洛。在书本上,徐鸿儒原本应该是在巨野,可他如今却在邹县。

不过好在有用的东西还是能找到一些的,比如在这几人起事之前,弘封教的教徒,总数曾经达到过两百万之巨,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聚集在北直隶与山东境内。

也就是说,在山东境内的弘封教教徒约莫也会有百万之数,比之陈道亨所说的数十万还要多上许多。

自从戚继光和李成梁等人相继离逝之后,大明朝可用的将才并不多。杨镐早在两年前的萨尔浒之战之后就被打回了原形,如今正在蹲着号子等候最后的宣判。

熊廷弼的名气倒也是不小,可惜他如今在辽东。辽东如今形势也同样危急,不可能转回到山东来。

除此之外,也只有经历过北关之战和平了西南奢崇明之乱的唐旭了。

如果唐旭还在京城,兴许山东巡抚赵彦和河道总督陈道亨兴许还会考虑其他人选。可偏偏如今唐旭就在山东境内,还和贼寇第一个照面,赢的干净利落,这就不能不让赵彦和陈道亨动起心思了。

当然,唐旭也知道,这些所谓的百万教徒,并不是所有的都会脑门发热,跟着王好贤和徐鸿儒这几个揭竿而起。比如其中定然不乏上了年纪的明朝大妈,这些人让他们省些口粮“敬神养事”兴许还可以,让他们造反恐怕溜的比谁都快。

但是这百万人中,会有个十分之一愿意追随,那么也已经是一个非常骇人的数字,如果再加上挟裹的百姓,齐鲁之地恐怕多有糜烂。

而在滕县和邹县相继失陷之后,京杭大运河几乎已经等于是被拦腰截断。来往的客商官船要想从此经过,必须在贼寇的眼皮子底下走一遭。

对于这些乱军的性质,唐大人也是极为了解的。虽说包括这次弘封教举事在内的众多农民起义,在后世的课本上都给予了肯定的正面评价,冠之以起义之名。

可是正如诗中所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其他行为对百姓人家的伤害,都比不上战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天下太平”才会成为中国百姓数千年来最大的愿望之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