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盟(第2 / 3页)
“敢问大王,战舟可出海捕鱼否?”项燕问道,他明白熊荆的顾虑。
“亦非不可,然则海水非淡水,战舟入海捕鱼恐数年后即腐。”熊荆道。
“请大王命大翼战舟出海捕鱼。”项燕道。“即便捕鱼耽误农事……”
“以臣观之,齐人捕鱼并不误农。”屈光道。“齐人每年三月种粟,种完即出海捕鱼,五六月归,九月方才收粟。”
“大善。”几个人闻言更喜,“既如此何需再求齐人?”
齐之邑大夫皆由商贾奉养,日日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从不言及兵事,而庶民之富者只愿为商贾,不愿着甲兵,民之贫者为奴为役,只求果腹……”
屈光越说,熊荆的心就越沉。他记得太傅孔谦曾说过,齐国商贾近半,可没想到不是商贾的齐国公族、齐国庶民也无心兵事,这样的齐国怎么能不降?
“众卿以为,如今之计当如何?”熊荆身前能出策的只有成介、屈光、项燕、靳以、左右史官几人,现在会盟不成,只能想别的办法。
“大王,齐人不欲盟,再求无益。”项燕道。齐人对建军校并不热心,委派协助之人效率低下,选个校址都推三阻四,于是他跟着熊荆赴高唐。除了见证这次会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三国建立军事上的协同机制。现在齐国不愿会盟,他也不愿强求,毕竟强求无用。
“大王当即刻返国,正朝议后或与赵国相盟。”成介道。齐国不盟,接下来该怎办他也想了不少。不拉上齐国,仅赵楚两国会盟在他看来毫无意义,与其和赵国会盟,倒不如在适当的时候救赵。楚国能抗秦国三年,赵国也要抗三年吧。
楚国对齐国所求,此前是粟米,现在不在战时,对粟米的渴求并不强烈,所求的不过是通商和捕鱼两事。通商主要是为了马匹,北方的马匹只能从齐国过境,捕鱼则是借用齐国的资源。现在既然海路已通,大翼战舟又能捕鱼,对齐国也就无所求了。
臣子们欣喜,熊荆却笑不起来。他记得秦国国尉卫缭的判断,灭赵需三伐十二年,现在齐国不愿会盟,仅凭楚国一国助赵,恐怕两伐赵国就灭国了。赵国两伐而灭国,楚国又能顶多久?两伐、三伐、四伐?
“不佞不甘。”他站起身来,“不佞要再说齐王。”
熊荆扔下这么一句话就走,屈光、靳以、史官几个紧跟,成介和项燕则苦笑。
“大王,臣以为会盟之重不在齐王,而在齐人。齐人既惧秦人不与赵盟,再求确是无益。”右史也出声了。
“如此,与齐国当如何相处?”熊荆问道,这才是现实问题。
“臣以为……”成介、项燕抢着说话,最后还是项燕让了一步。“臣以为不可授齐人炼铁之术,亦不可在齐国造舟。他日秦人灭赵、灭齐,以渔舟海路攻我,危矣”
成介意思就是项燕的意思。当年卖五万套钜甲、二十部投石机是不得已的事情。除了那五万套钜甲、二十部投石机,其他任何与军事上有关的物品、技术都不应该向齐人透露半分。
“若不在齐国造渔舟……”渔业如果全靠楚国自己,不是说捕不到鱼,而是要占有原本就很紧张的资源。战舟、海舟、渔舟,这么多舟楫根本就造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