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兵力2(第1 / 2页)
“可也。”郦且道。“所谓‘西顷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西倾即西羌也,沔水者,汉水上游也。蜀地、汉中与羌地自古相通。”
郦且说着四川西部的地理,桓水即为后世的白龙江,其源头大概在甘肃的玛曲,潜水则是嘉陵江的一段,溯嘉陵江而上可到南郑盆地的沮地(略阳)。到了略阳则能溯汉水沿陈仓道进入渭水,最后从渭水进入黄河。此前大司马府已与羌人约好,他们今年秋天将抵达南郑。
“羌人或有两三万人。”郦且接着道。“彼等一旦领取兵甲,汉中士卒更多。此地由临武君庞暖为将,鄂师驻守商於之地,由成通为将。”
荆楚帝国
郦且说的这些师旅加上巴人确有近十万人,但四万巴人并未受过完整训练,最重要的是巴人没有卒长以上的军官,这是秦军使用巴人但又限制巴人的结果。秦人只征召巴蜀士卒,但不要巴人、蜀人出身的将率,更不要巫觋(谋士)。这样的军队不成建制自然没办法造反。
秦国是把巴人蜀人当炮灰用,楚军是想将巴人蜀人当正常师旅用。巴人蜀人在熊荆眼中不是什么异族,他们同样是华夏的一部分。东夷出身的赵政,日后转变成藏人的羌人,日后转变成粤人闽人的百越,这些都是夏人。
周人口中的‘夏人’仅仅是指周化后的各部族,更有我坐天下我就是正溯,你在四边你就是蛮夷的意思——‘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照这个逻辑,亚历山大进入中国统治,他就成了夏人;失败的政权,比如果党逃到岛上,那就成了夷狄。
这是文化概念,不是血缘概念。即便按照文化概念,周礼也仅仅是华夏诸礼的一种,周礼之前还有殷礼,殷礼之前又有夏礼。夏礼太早,但宋国灭国于五十多年前(前286),也就是说武王伐纣后周礼和殷礼一直并存八百多年,又怎么能说华夏之礼只有周礼?
部族、血缘的区分极为庞杂,熊荆眼中只有敌人与盟友,再就是齐人那种游离于敌盟之间的货色。巴人是楚人的盟友,巴人炮灰没办法独当一面,因为他们缺少合格的军官,缺少合格的参谋,这是熊荆第一个担心的问题。
他第二个担心的问题就是战事未歇的南郑。秦人烧毁了栈道,然而陈仓道是水路,且秦国处于上游、楚国处于下游。秦国如果反攻,特别是秦国造出三桨座战舰反攻,后果不堪设想。
熊荆直述自己的担忧后,淖狡道:“臣以为大王多虑也。巴蜀之地秦军已尽歼,巴蜀百姓皆不愿再为秦民。我军驻守南郑,巴蜀即可无虞。羌人又正从桓水而来,唯可虑者,乃蜀地多秦人,官吏又多是秦人。大王既不将蜀地予巴人,何不将蜀地予羌人?”
淖狡一不小心又提起了争论不休的蜀地归属。灭蜀以后蜀地贵族不是逃走就是迁走,楚军攻入蜀地,不但城邑里全是秦人,官吏也多是秦人。听闻楚国不想要蜀地,巴人自然求之不得,可蜀地是绝不可能给巴人的,让巴人独占川内,日后必会作乱。
淖狡提起羌人,熊荆道:“羌人无功,何以得蜀地?”熊荆问得淖狡一愣,他接着道:“羌人远在陇西之西,真能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