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回荡(第2 / 2页)
以李孔荣和林献炘的主意,派宁海出洋之事应当机立断——宁海目标太大,如果不能早些出洋,开战后肯定会被日舰围捕。可此时陈绍宽见其他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不得不压下心中焦急。他先是看了看墙上的日历:7月19日,然后再道:“那就再议一议吧。”
*
在上海的陈绍宽压下焦急,可在柏林的李孔荣却焦躁无比!
他是在7月22日得知孔祥熙已经返回了欧洲,而国内据悉——按照他和陈绍宽的约定,国内一切事宜将由海军部传至柏林,常凯申的庐山讲话在前两日已经见报,海内朝野一片欢腾,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常凯申于绝望之中的恐吓之语,其中求饶之语句只要换种读法当一清二楚。以历史观之,华北战事在7月11就由日本内阁决定,避无可避,但此时日军暂无全面战争之心,以7月16日陆军省向中国屯驻军发出训令所见:‘……帝国之意图,始终期望局面仅限于华北,予以现地解决,因此,要求南京政府中央军恢复原来态势,停止对日挑战行为,且不得阻止现地解决。’[注19]
华北是现地解决,而历史上于8月23日登陆上海的第11师团原本的计划是登陆青岛[注20],但8月9日大山事件(即虹桥机场事件)后,这些军队全部派往上海。后世有人为了鼓吹常凯申英明神武、千古留名,不但讴歌其‘引敌南下、直插肺腑’战略转移之妙,还咬定8月9日虹桥机场事件是日方开枪在先,实际上日本士兵(大山勇夫等)至虹桥机场检查是日方听闻中国军队(碍于淞沪停战协定条款,只得便衣化装成保安队)已秘密向上海增兵,因语言不通产生误会,大山勇夫等被新来的中方正规军士兵当场击毙。
陈绍宽刚刚在金山伏击的战略选择上说服了大家,不想前事未罢,现在又提出来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派宁海去破交。脸色大变的陈季良自然不同意,他道:“厚甫,真要爆发大战,派宁海去破交肯定将难以为继,和送死无异。你可别忘记了,她航速只有二十一节!日海军随便那艘驱逐舰都跑的比她快、火力更比她强。此舰设计之初可没想到去远洋啊!你就……你就给海军流些种子吧。”
虽然平海入役后成为第1舰队的旗舰,但之前的宁海也曾做过几年旗舰,且宁海火力比宁海强大,把这么一艘军舰派到大洋上去送死,陈季良当即反对。之前派湖鹗等数艘鱼雷艇去金山卫伏击大力赞同,现在派宁海号去大洋上破交却极力反对,曾以鼎看在眼里,可并不发表意见,反倒是参事处的吕德元问道:“厚甫,宁海出去怎么打?打,打不过;逃,逃不掉,这不就是送死吗?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啊!”
吕德元是江南水师学堂第五届驾驶班毕业,陈绍宽比他晚一届,且吕德元比陈绍宽大四岁,又是安徽休宁人,自然由资格劝他不要犯糊涂。
“我没有犯糊涂。”陈绍宽否认,“我只是担心宁海、平海两舰都退到长江里,日本人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江阴航道狭窄,避无可避,一遇敌机空袭,宁平二舰肯定难以保全。反倒是出洋也许能觅得一线生机。”
陈绍宽多年前就说要建航空母舰,对飞机的看重很早以前就提过,他此时说的出洋保舰之语曾以鼎听闻忽然有些感触,可陈季良,陈训泳、吕德元几个却大大摇头。吕德元道:“可宁海出洋又能去哪?去哪都会被日本海军追上,一旦追上……”
事后为掩盖真相,上海警备区司令弄巧成拙的密令从提篮桥监狱提出一死囚穿上保安队衣服打死于现场,而后谎称日方开枪在先,我方乃开枪自卫。可那死囚蓬头垢面、指甲极长,这怎能瞒得过日本人?是以围歼上海日军之事不打自招,使日军赶忙戒备。[注21]
抗日战争当然是由日本挑起,而且是从九一八就挑起,此次日本虽只想在华北‘现地解决’,但中方若不肯对日妥协、承认华北自治,结果自然是全面战争,但那种全面战争和自己作死把日军引至上海的全面战争将完全不同,冈村宁次之‘敌非敌、地形是敌,征战我不爱山水’,正说明地形交通才是延缓日军侵华的最大障碍。
虽然李孔荣因此将失去这种抗日战争的预言能力、失去情报销售来源,可他宁愿不卖情报也不希望中方精锐部队在上海和南京消耗殆尽,而后日军顺江直上,十五个月即占领中国大部。他本来寄希望于孔祥熙能说服常凯申,可孔祥熙赴美之后听闻七七事变不马上回国却来欧洲,这顿时让李孔荣愤恨不已,难道孔哈哈就分辨不出孰轻孰重吗?!
“****.你妈孔哈哈!!”半夜里,随着几声厉叫,歇斯底里的喝骂在柏林施潘道大街上的中国海军宿舍里回荡。
“是,还有补给怎么办?即便是十二节,宁海也就只有五千海里航程,太平洋广袤无边,她上哪里去补给油料弹药?”陈季良当即附和。“宁平两舰都有足够的防空火力,退入长江即便日机来袭,两舰也能保得平安。”
“平海是否能抵抗日机强袭,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宁海因为航程短、船速慢,所以一定要在大战之前离开上海。补给自然是在沿途商港补给,我国并未与日本宣战,不存在中立不中立这个问题。”陈绍宽说着柏林最后几日讨论出来的重大问题——那就是中日虽全面战争,却很可能不会互相宣战,这就给了宁海额外的生存空间,她可以以访问的形式驻留他国港口。
“如果宣战了呢?”吕德元追问道。
“不可能宣战!”陈绍宽说的斩钉截铁,“日德关系无比密切,一旦中日宣战,德国立将切断我国军火来源,国.军没有弹药,到最后只能投降。”
中日开战不宣战的这个理由说服了大家。中央军装备德械、并完全依赖德械是诸人都知的事实,只是中日不宣战也不见得出去的宁海就有生机。一片沉默之后,吕德元道:“宁海关系甚大,回南京后参事处最好能开会再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