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拂袖(第1 / 3页)
“今天迟到可以理解。”林献炘眉毛一挑,与陈季良等人饱含深意的笑了起来,而道格拉斯那边总设计师艾德·海茵曼大概是早就知道他迟到的原因,也不以为意的微笑。
“这就是原型机?”跑道的一头挺着道格拉斯的原型机,硕大的机头内是R-2800发动机。在李孔荣走向原型机的过程中,艾德·海茵曼向他介绍这架飞机。
长度为三十八英尺十一英寸(11.86米),宽四十九英尺(14.93米),高十四英尺八英寸(4.39米),折叠之后宽为二十二英尺六英寸(6.85米)、高十五英尺七英寸(4.75米)。空重八千九百七十八磅(4072公斤),毛重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一磅(6614公斤),发动机马力一千八百匹,航程一千两百一十七海里(2253公里)。加上机翼两端一共有十一个武器挂点,可在机腹下挂载一枚七百公斤鱼雷以及十枚六十公斤小炸弹,或者直接在机腹下挂在两枚鱼雷。为增加命中率,两枚鱼雷挂载时呈一定角度。
从数字上来,道格拉斯的原型机拥有极为强大的挂在能力,飞机满载起飞只用了两百米跑道,空中动作也很流畅,看上去也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航母,其实即便有航母李孔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他不懂飞行,自然也就看不懂飞机。
“你觉得这飞机如何?”李孔荣只好问陈文麟,他是飞行行家。
现在军械司目光完全注意在格鲁曼和道格拉斯身上,前者参与竞标是因为中国海军并无美国海军那么多限制,不注重传统和势力范围,只要能行就上。此时的格鲁曼仅仅是F4F受到了海军航空局的青睐,但却一直没有获得订单,而相比于拖拖拉拉的美国海军,种种迹象都表面中国海军急需舰载机,于是格鲁曼是有标必竞,舰载攻击机也参合了进来。可惜终究是小公司,这边是F4F改良,这边又是F5F原型机,最后还有一个鱼雷俯冲轰炸机,忙不过来的格鲁曼只能压着9月1日的最后截止时间进行原型机舰上测试。
相比于忙不过来的格鲁曼,道格拉斯四月份就造出了两架原型机,并在第一时间邀请林献炘等人前往参观,飞行、着陆都获得了一致好评,可惜那艘训练航母还在改装,不然马上可以上舰测试。
汽车驶出旧金山市区前往海军航校,这是一个废弃的民用机场,海军低价接手了过来。机场虽旧,但跑道、塔台、加油机、机库、维修工厂都是齐全的。海军办的航校果然严格,李孔荣进门的时候被虽然出示通行证,但还是被询问了两遍,校内的学生行止也极有章法,都是列队行动,走的是整整齐齐。
“长官,这里有八百四十三名学生,一共四期,后面还会招收两批,不过北美华人青年太少,第七期的招生只能去南洋。”林献炘的副官朱贻馨介绍着学校,他知道李孔荣第一次来。
“学员素质怎么样?第一期能有多少人毕业?”李孔荣问道。
“还未上舰,还不清楚。”陈文麟答话极为客观。“不过挂载、速度、航程、失速速度、大小、折叠后大小,这几样都合格了,也就是折叠好高度有四米七五,太高了一些,我们是双层机库,这样机库高度就要超过九米,好在他们答应会想办法改。”
美国人做什么都大手大脚,原型机机舱非常宽大,即便有四米五的高度限制,几家公司的原型机也都超过了,唯一的不同是超过多与少而已。想到看的前几架原型机,李孔荣无奈道:“实在不行机库就造的高一些,重心不稳另外再想办法解决吧。航母的战斗力关键在舰载机。一定范围内,只能是航母适用舰载机,不能舰载机适用航母。”
“训练航母应该快一些下水。”陈文麟悄声的说了一句,看来他也着急航母下水。
“第一期还没毕业,但是进到高级班的有近两百人,可惜前几个月有三十多个人退训,现在还剩一百五十人左右。”朱贻馨介绍着第一期学员,说起退训的那三十多人不无遗憾。
“我记得一期有三百名学员?”李孔荣回忆着陈文麟的培训大纲。
“是,基本上是三百人一期。第一期是三百,第二期是三百,第三期是两百三十二,第四期就只有一百七十一了。”朱贻馨介绍着航校四期的招生数,看得出来,第三期开始招生数就下降,第五期、第六期估计会一百名学员都没有。
“差不多了。”李孔荣早就估算过北美华侨飞行员潜在人数,四期招了近千人,以华侨的人口基数来看,不能算少了。
汽车经过办公楼直接开往机场,此时李孔荣才发现自己迟到了,一帮洋人还有陈季良、林献炘都在等他。“我迟到了,抱歉、抱歉。”他向陈季良、林献炘、陈文麟等人道歉,也向道格拉斯公司的人道歉。